《观静江山水呈陈鲁叟漕使》

时间: 2025-01-26 03:48:58

昨者登梅岭,兹来入桂林。

相从万里外,不负一生心。

湖上千峰立,樽前十客吟。

讥评到泉石,吾敢望知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者登梅岭,兹来入桂林。
相从万里外,不负一生心。
湖上千峰立,樽前十客吟。
讥评到泉石,吾敢望知音。

白话文翻译:

前些天我登上梅岭,现在又来到桂林。
我们相聚在万里之外,未辜负我这一生的心愿。
湖面上千峰耸立,酒樽前十位朋友吟诗作对。
即使批评与赞赏都落在泉石之间,我也敢期待能有知音。

注释:

  • 昨者:前几天。
  • 兹来:这次来。
  • 相从:相聚、同行。
  • 万里外:形容距离遥远。
  • 不负:没有辜负。
  • 一生心:一生的心愿或理想。
  • 湖上千峰立:形容湖面上有千座山峰耸立。
  • 樽前十客吟:指十位朋友在酒樽前吟咏。
  • 讥评:批评与赞赏。
  • 泉石:泉水和石头,指自然景致。
  • 吾敢望知音:我敢期待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典故解析:

  • 梅岭桂林:梅岭与桂林都是风景名胜,梅岭以梅花著称,桂林则以其山水景色闻名。诗中提到这两个地方,体现了作者对山水的向往。
  • 知音:源自“知音难觅”,意思是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常用于形容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景升,号复古,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游历桂林的途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与友人共饮吟诗的愉悦心情,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高雅生活的情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历桂林的经历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便提到“昨者登梅岭,兹来入桂林”,通过时间的推移,诗人巧妙地将两种美景串联起来,表现了他不断追寻美好事物的态度。

“相从万里外,不负一生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理解是人生的重要部分。

接着,诗中描绘了“湖上千峰立,樽前十客吟”的景象,生动描绘了湖光山色与诗人和朋友们的欢聚一堂,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与人文景象。“讥评到泉石,吾敢望知音”则体现了诗人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渴望。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者登梅岭:回忆过去的游历,开启了旅程的序幕。
  2. 兹来入桂林:再次表明来到了桂林,强调了旅途的延续。
  3. 相从万里外:表明与友人相聚,尽管距离遥远,但情谊依旧。
  4. 不负一生心:表达对理想和朋友的忠诚与珍惜。
  5. 湖上千峰立: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诗的视觉效果。
  6. 樽前十客吟:展现诗人与友人们共饮吟诗的欢乐场景。
  7. 讥评到泉石:暗示外界对他们的评价,但不以此为意。
  8. 吾敢望知音:渴望能找到理解自己的人,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岭与桂林比作心中的理想,寓意深远。
  • 对仗:如“樽前十客吟”与“讥评到泉石”,形成对称美。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结构,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诗人追求美好、渴望理解的情感基调,传达了“知音难觅”的深刻道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岭:象征着清新、高雅。
  • 桂林:代表着秀美的自然风光。
  • 千峰:象征着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 樽前吟:象征着诗酒生活的潇洒与自在。
  • 泉石:自然的宁静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两个地方是哪些? A. 梅岭和桂林
    B. 岳阳和洞庭湖
    C. 西湖和黄山
    D. 泰山和华山

  2. “不负一生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友谊的珍惜
    C. 对理想的追求
    D. 对人生的感慨

  3. 诗中“千峰”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坚韧与不屈
    C. 自然美
    D. 诗酒生活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游山西村》:陆游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中同样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情感。
  • 《游山西村》则更多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