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珠树三花惜共攀。
尊前又唱小阳关。
雏莺学语唤春还。
桃叶渡头流恨水,
绿杨亭上画眉山。
酒醒人在梦魂间。
白话文翻译:
三朵珠树花可惜地一起攀援。在酒杯前又唱起那首《小阳关》。小雏莺学着说话,呼唤春天的归来。桃叶渡头流淌着怨恨的水,绿杨亭上是画眉鸟的山影。酒醒时,人却在梦与魂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珠树:珠树,指带有珠状果实的树,象征美好与富贵。
- 小阳关:小阳关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提到的地方,此处借指离别的愁绪。
- 雏莺:指刚出生的小黄莺,象征青春与生命的开始。
- 桃叶渡头:桃树的叶子,渡头指渡口,象征着别离与思念。
- 流恨水:流动的水中带着怨恨的情绪,表现心中的惆怅。
- 画眉山:画眉鸟栖息的山,象征着宁静与美好。
典故解析:
- 小阳关:作为典故,常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愫,诗中引用增强了情感的厚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以独特的文风和高超的诗歌技巧著称,尤其善于抒情和写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杨慎生活的动荡时期,诗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他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诗歌鉴赏:
《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幅春天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旧日时光的追忆。开篇以“珠树三花惜共攀”点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接着以“尊前又唱小阳关”引入离别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生命的感悟。雏莺学语呼唤春天的归来,隐喻着对新生与希望的期待。随后,桃叶渡头的“流恨水”则转向了对过往的怅惘与别离的伤感,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追忆。最后一句“酒醒人在梦魂间”则是对现实与梦境的模糊交织,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珠树三花惜共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尊前又唱小阳关:引入离别的主题,表现出对往日的怀念。
- 雏莺学语唤春还:象征新生与希望,生动地展现春天的气息。
- 桃叶渡头流恨水:描绘了情感的细腻,流动的水象征着思念与惆怅。
- 绿杨亭上画眉山:描绘了宁静优美的环境,展示自然的和谐美。
- 酒醒人在梦魂间: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与水流相结合,展现情感的流动。
- 拟人:将雏莺赋予人类的特征,增强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使诗歌更具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对离别的感慨,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思索,情感基调既有欢愉又有惆怅,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生命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树:象征美好与珍贵。
- 小阳关:代表离别与愁绪。
- 雏莺:象征新生与希望。
- 桃叶:表现思念与别离。
- 绿杨亭:展现自然之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浣溪沙》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杨慎 -
诗中提到的小阳关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时光
B. 离别的愁绪
C. 春天的归来 -
“酒醒人在梦魂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考
C. 希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的词展现了类似的离愁别绪。
- 《春望》:杜甫的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浣溪沙》 vs 《春望》:
-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但《浣溪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离别,《春望》则反映了国家动乱与个人忧虑,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杨慎诗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