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六 和梦窗》

时间: 2025-01-26 01:41:06

绀碧云衣动玉楼。

凭肩絮语甚閒愁。

前宵蓬海试冰游。

红烛酣春曾几日,迎凉星火渐西流。

藕花风冷饯残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绀碧云衣动玉楼。凭肩絮语甚閒愁。前宵蓬海试冰游。红烛酣春曾几日,迎凉星火渐西流。藕花风冷饯残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碧蓝的云彩轻轻摇曳在玉楼之上。我依靠在肩头,与她轻声细语,心中满是闲愁。昨夜我在蓬莱海上尝试冰上的嬉戏。红烛燃烧,春天似乎已经过去了几日,凉爽的星光逐渐向西方流去。藕花在冷风中显得格外清冷,正送别残余的秋意。

注释:

  • 绀碧:深蓝色,形容天色。
  • 云衣:云彩,诗中比喻如衣服般飘动。
  • 玉楼:美丽的楼阁,通常指代女子的居所。
  • 凭肩:依靠在肩上,形容亲密的姿态。
  • 蓬海:指代蓬莱海,传说中的仙境。
  • 红烛:象征温暖的烛光,代表夜晚的情景。
  • 酣春:沉醉于春天的感觉。
  • 凉星火:凉爽的星光。
  • 藕花:指莲花,象征纯洁与清冷。

典故解析:

“蓬海”出自古代神话,指代仙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烛”常常在古诗中用来象征温暖和团圆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平伯(1888-1969),字文韬,号平伯,江苏人,近现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学者。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现代,作品常蕴含深邃的哲理和对人情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晚年,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六 和梦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爱侣之间的亲密关系。开篇以“绀碧云衣动玉楼”引入,描绘出一幅轻盈的夜景,给人以优雅而宁静的感觉。在这个场景中,诗人通过“凭肩絮语甚閒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虽然是轻松的交流,却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仿佛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接下来的“前宵蓬海试冰游”则引入了回忆的元素,诗人提及昨日在蓬莱海的嬉戏,仿佛在追溯美好的过去。随着“红烛酣春曾几日”的叹息,春天的短暂与时间的流逝再次成为诗中的主题。最后一句“藕花风冷饯残秋”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藕花在凉风中显得清冷,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寒冬。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传达出一种既甜美又苦涩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绀碧云衣动玉楼:描绘夜空的美丽,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2. 凭肩絮语甚閒愁:表现亲密的交谈,暗示内心的忧虑。
  3. 前宵蓬海试冰游:回忆欢乐的时光,透露出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4. 红烛酣春曾几日:感叹春天的短暂,暗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5. 迎凉星火渐西流:夜晚的星光渐渐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推移。
  6. 藕花风冷饯残秋:秋天的凋零,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衣服,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星光的“流动”赋予了自然界以生命。
  • 对仗:如“红烛酣春”与“迎凉星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暖而又脆弱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生命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衣:象征轻柔与梦幻,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
  • 红烛:象征温暖与亲密,暗示着团圆与温情。
  • 藕花:象征纯洁与清冷,反映出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绀碧云衣”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夜空
    • B. 海洋
    • C. 夕阳
  2. “红烛酣春曾几日”表现了什么?

    • A. 春天的欢愉
    • B. 春天的短暂
    • C. 春天的冷漠
  3. 诗中提到的“蓬海”代表什么?

    • A. 现实世界
    • B. 传说中的仙境
    • C. 一种情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俞平伯则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融入了更多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现代诗词解析》
  • 《俞平伯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