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夜舟听雪》
时间: 2025-01-23 19:56: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夜舟听雪
作者: 薛时雨 〔清代〕
一夜响萧骚。玉碎珠跳。打篷声急浪花飘。
比似芭蕉窗外雨,分外魂消。孤客太无聊。
短鬓空搔。一灯明灭映船梢。
今夕杭州应有梦,隔住江潮。
白话文翻译:
整夜听到风声萧瑟,像玉石破碎、珠子跳动般的喧闹,打篷的声音急促,浪花四溅。
这情景就像窗外芭蕉叶上的雨,令人更加心神恍惚,孤独的旅人感到无聊。
短短的鬓发无处可搔,一盏灯光明灭,映照着船的船头。
今晚在杭州应该会有美梦,只是被江潮隔绝了。
注释:
- 萧骚:形容风声或乐声的低沉、凄凉。
- 玉碎珠跳:比喻声音清脆且响亮。
- 打篷声急:指船篷被风打动的声音。
- 比似:意为“好像”。
- 分外:格外、特别。
- 魂消:形容神志恍惚。
- 孤客:指孤独的旅人。
- 短鬓:鬓发短少,形容容颜憔悴。
- 明灭:光亮的闪烁。
- 江潮:指江水的潮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薛时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风格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致与人情感受。其诗常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作者在舟上度过孤寂夜晚时,正值冬季,夜间下雪,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反映了作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夜晚船上的听雪情景,传达出诗人孤独无聊的内心感受。开篇“响萧骚”便营造了一种愁苦的氛围,听到的风声让人感到不安,随之而来的“玉碎珠跳”则暗示着外界事物的喧闹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船上独自面对飘荡的浪花,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比似芭蕉窗外雨,分外魂消”一句,借助窗外的雨声,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雨声的细腻与心灵的空虚相互印证。而“孤客太无聊”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短鬓空搔则暗示了他在时间流逝中的无奈与沧桑。
最后两句“今夕杭州应有梦,隔住江潮”很有诗意,杭州作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即使身处孤舟,诗人仍对美梦充满向往,然而“隔住江潮”又将梦与现实隔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反映,让人感同身受,令人思考孤独与渴望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夜响萧骚:整夜听到风声,营造了沉闷而孤独的氛围。
- 玉碎珠跳:外界的喧闹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
- 打篷声急浪花飘:描绘船上遭遇的风浪,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 比似芭蕉窗外雨:用自然景象比拟内心感受,深化孤独主题。
- 分外魂消:孤独感加重,心神恍惚。
- 孤客太无聊:直接表达诗人的孤独与无聊。
- 短鬓空搔:形象化的描绘出诗人的沧桑与无奈。
- 一灯明灭映船梢:孤灯闪烁,映照出诗人的孤独。
- 今夕杭州应有梦:对美梦的渴望,寄托对美好的向往。
- 隔住江潮:梦与现实的隔阂,展现无奈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如“比似芭蕉窗外雨”。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乡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及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舟:象征孤独的旅程。
- 雪:代表纯洁与宁静,反衬内心的孤寂。
- 灯光:象征希望与孤独感的交织。
- 江潮:象征时间与空间的流动,梦与现实的分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夜响萧骚”中的“萧”指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人声
D. 兽声 -
诗中提到的“孤客”是指什么?
A. 旅人
B. 渔夫
C. 商人
D. 学者 -
“今夕杭州应有梦”的“梦”象征什么?
A. 美好愿望
B. 现实生活
C. 亲人
D. 过去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与本诗同样描绘夜晚的孤独感,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情感表达较为豪放。而薛时雨的作品则更为细腻,情感含蓄,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诗词的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