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暨阳道中》
时间: 2025-01-11 07:4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断雁西风古驿,
暮烟落日荒城。
乍来江馆驻宵程。
砧声今夜月,
灯影昔年情。
拂晓片帆欲去,
一川流水泠泠。
蜻蛉如叶划波轻。
乱愁高下树,
飞梦短长亭。
白话文翻译:
一只孤雁在西风中呼叫,古老的驿站显得荒凉;
夕烟升起,落日余晖映照着荒废的城池。
刚来到江边的旅馆,准备在这里过夜;
砧板上敲打的声音伴着今晚的明月,
灯下的影子勾起了往昔的情感。
拂晓时分,船只准备启程,
一川流水轻声细语。
蜻蜓像树叶一样轻轻划过水面。
心中的烦恼在树梢上高低起伏,
飞扬的梦在长亭中短暂而已。
注释:
- 断雁:孤雁,形容孤独的旅人。
- 古驿:古老的驿站,表示荒凉与历史感。
- 暮烟:傍晚的烟雾,创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砧声:砧板声,通常指敲打衣物的声音,寓意思乡。
- 灯影:灯光下的影子,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
- 泠泠:形容流水声清澈悦耳。
- 蜻蛉:蜻蜓,轻盈的意象。
- 乱愁:纷乱的愁绪,情感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曾贻,生于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创作背景:
《临江仙 暨阳道中》创作于任曾贻游历途中,正值黄昏时分,旅途的孤独感与对往昔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促使他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临江仙 暨阳道中》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词作,通过描绘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开头几句,孤雁、古驿、落日等意象交织,刻画出一种萧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哀愁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砧声今夜月”和“灯影昔年情”的描写,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尤其是“灯影”二字,生动地展现了那种在孤独夜晚,思绪纷飞的情景。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即将启程的情景,流动的水声与蜻蜓轻掠水面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最后的“乱愁高下树,飞梦短长亭”更是将内心的愁绪与梦境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惆怅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极为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雁西风古驿:孤雁在寒风中飞过,暗示了旅途的孤独与无奈。
- 暮烟落日荒城:傍晚的烟雾与落日映照荒城,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
- 乍来江馆驻宵程:初到江边旅馆,准备在此过夜,表现出旅途的疲惫。
- 砧声今夜月:晚上砧板声与明月相伴,暗示思乡之情。
- 灯影昔年情:灯下的影子唤起往日情怀,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拂晓片帆欲去:黎明时分,船只准备启航,寓意新的开始。
- 一川流水泠泠:流水声清澈,象征生命的流逝。
- 蜻蛉如叶划波轻:蜻蜓轻轻划过水面,传达一种轻盈与自在。
- 乱愁高下树:心中的愁绪如树影般高低起伏,表现内心的复杂情感。
- 飞梦短长亭:梦境短暂,长亭似乎永恒,表现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蜻蜓比作树叶,形象地表现其轻盈。
- 拟人:流水声“泠泠”,赋予了流水以生命的气息。
- 对仗:如“乱愁高下树,飞梦短长亭”,形成了音韵和谐的效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雁:象征孤独与思乡。
- 古驿:历史的沧桑感,暗示时间的流逝。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无常。
- 蜻蜓:轻盈与自由的象征,反映诗人的内心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断雁”象征什么? a) 旅途的孤独
b) 幸福的团圆
c) 自由的飞翔 -
"灯影昔年情"中的“灯影”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憧憬
c) 对现实的逃避 -
诗中最后一句“飞梦短长亭”意在表达什么? a) 追求梦的执着
b) 梦想的脆弱与短暂
c) 梦想的实现
答案:
- a) 旅途的孤独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梦想的脆弱与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叟》
- 杜甫《春望》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任曾贻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叟》均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感,但任曾贻更强调对往昔的怀念,而李白则更关注对眼前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任曾贻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与人生:情感的表达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