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延平王庙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2:04: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延平王庙 其二
作者: 蔡德辉 〔清代〕
红旗赤帜树高城,
弱冠将军独请缨。
宠赉有加天赐姓,
徵收无处海屯兵。
都缘耿耿心长在,
岂为区区发数茎。
忠孝由来难两尽,
邮书往返不胜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延平王(郑成功)的伟大事迹和对其崇敬之情。开头提到红旗和高耸的城墙,象征着郑成功的壮丽事业和卓越贡献。年轻的将军在弱冠之年就已经展露头角,受到宠爱和赐予姓氏的荣耀,说明他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因为战事频繁,海上屯兵无处可去,表现出当时的困境。然而,作者内心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父母的孝心始终在,岂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有所动摇。最后提到往返的书信,表达了难以言喻的情感。
注释:
- 红旗赤帜:红色的旗帜,象征着革命或胜利。
-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时称为“弱冠”。
- 请缨:请缨是古代一种名望和荣誉的象征,常用于指代被重用或受到宠幸。
- 宠赉有加:指受到更多的赏赐和宠爱。
- 徵收无处海屯兵:指征兵和安置军队的困难,海上屯兵无处可去。
- 耿耿心长在:形容心中思念和忠诚的情感长久存在。
- 忠孝由来难两尽:忠于国家和孝顺父母本来就难以两全。
- 邮书往返不胜情:形容书信往来繁多,难以表达内心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德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历史感慨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民族矛盾和历史变迁的时期,作者以延平王郑成功为题,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和家庭忠诚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郑成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诗的开头通过“红旗赤帜”描绘了郑成功的伟大事业,象征着反抗外敌、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精神。接着,诗人提到郑成功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得到了皇帝的宠信和赐姓,显示了他的卓越与荣耀。
诗中还提到“海屯兵”,反映了当时战争的紧迫和士兵的困境,透出一种无奈和悲壮。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父母的忠诚,强调了忠孝的矛盾与难以两全的内心挣扎,显示了作者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在最后一联,通过“邮书往返不胜情”,诗人写出了思念与情感的复杂,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哀愁。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忠孝的辩证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理解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红旗赤帜树高城:描绘了郑成功的壮丽事业,象征着他的成就和地位。
- 弱冠将军独请缨:年轻的将军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受到重用。
- 宠赉有加天赐姓:说明他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荣耀。
- 徵收无处海屯兵:反映了当时征兵和安置军队的困难。
- 都缘耿耿心长在: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国家的忠诚。
- 岂为区区发数茎:强调对小事的无所谓,心中更重要的是忠诚与孝道。
- 忠孝由来难两尽:指出忠诚与孝道的矛盾。
- 邮书往返不胜情:形容书信往来繁多,情感难以言表。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弱冠将军”与“宠赉有加”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红旗赤帜”象征郑成功的事业,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郑成功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与孝道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国家和家族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红旗:象征着胜利与革命,代表着郑成功的英勇与成就。
- 弱冠:象征年轻的才华与潜力,体现出郑成功早熟的领导才能。
- 海屯兵:反映战争的紧迫与士兵的困境,象征着历史的动荡。
- 邮书: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交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旗赤帜”象征什么?
- A. 胜利与荣耀
- B. 战争与失败
- C. 平和与安宁
-
“弱冠”指的是多大年纪?
- A. 十八岁
- B. 二十岁
- C. 三十岁
-
诗人对忠孝的看法是?
- A. 忠与孝可以兼得
- B. 忠与孝难以两全
- C. 忠比孝重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争对国家的影响,但更加关注民生苦难。
- 李白的《将进酒》则表现了个人豪情,与蔡德辉的家国情怀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蔡德辉研究》
-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和郑成功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