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辛亥革命老人座谈会上作》

时间: 2025-01-27 03:26:43

黄鹤楼头回望,黄花岗下重过。

后轸前车堪作鉴,烈魄英魂总不磨。

青编资网罗。

席次高谭忼爽,镫前起舞婆娑。

少日同盟谁健者,白首相亲喜更多。

人民今共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阵子 辛亥革命老人座谈会上作
作者: 汪东 〔清代〕

黄鹤楼头回望,
黄花岗下重过。
后轸前车堪作鉴,
烈魄英魂总不磨。
青编资网罗。
席次高谭忼爽,
镫前起舞婆娑。
少日同盟谁健者,
白首相亲喜更多。
人民今共和。

白话文翻译:

在黄鹤楼上回望,
再度走过黄花岗。
前车后轸可作借鉴,
英勇的烈士们的灵魂永不磨灭。
青色的书卷广泛传播。
座位上高谈阔论,
灯前翩翩起舞。
年轻时同盟的英雄,
如今与白发老友相亲,喜悦更多。
人民如今实现了共和。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鹤楼: 传说中的古楼,象征长江的美丽景观。
  • 黄花岗: 指辛亥革命中著名的战斗地点,象征着革命精神。
  • 后轸前车: 比喻历史的借鉴,前人和后人的关系。
  • 烈魄英魂: 指那些为了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的灵魂。
  • 青编: 指书籍或文献,象征着知识的传播。

典故解析:

  • 黄鹤楼: 诗中提到的名楼,历史文化的象征,常被用来表达怀古之情。
  • 黄花岗: 1911年辛亥革命中重要的战役之一,代表了民主革命的精神和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动荡有深刻的体验。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辛亥革命后,反映了对革命成果的喜悦,同时也寄托了对革命烈士的缅怀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在座谈会上作此诗,旨在激励人们继续为国家的前途而奋斗。

诗歌鉴赏:

《破阵子》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的诗作,作者通过回望历史,表达了对辛亥革命先烈的缅怀以及对新社会的憧憬。开头的“黄鹤楼头回望”便是一种历史的追溯,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峰上,眺望过去的战斗与牺牲,充满了深切的怀念和敬意。接下来的“后轸前车堪作鉴”更是强调了从历史中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后人不忘先烈的奋斗。

诗中提到的“青编资网罗”,则表明了知识和文化在革命后社会中的重要性,反映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最后两句“少日同盟谁健者,白首相亲喜更多”,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团结与希望的情感,年轻时的英雄和白发老友的团聚,象征着革命精神的延续与传承。

全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鹤楼头回望: 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遐想与怀念。
  2. 黄花岗下重过: 重温革命历史的场所,强调历史的延续。
  3. 后轸前车堪作鉴: 提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借鉴前人的经验。
  4. 烈魄英魂总不磨: 英雄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后人。
  5. 青编资网罗: 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积累是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
  6. 席次高谭忼爽: 描绘座谈会上的热烈气氛,团结一心的感觉。
  7. 镫前起舞婆娑: 表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象征着人们的自由与欢乐。
  8. 少日同盟谁健者: 回忆年轻时的革命同伴,强调团结与友谊。
  9. 白首相亲喜更多: 年长者之间的相知相惜,令人感到温馨与希望。
  10. 人民今共和: 最后点明主题,新时代的到来,人民实现了民主。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后轸前车”与“烈魄英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后轸前车”比喻历史的借鉴,形象生动。
  • 象征: “黄鹤楼”和“黄花岗”象征着历史与革命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表现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对新社会的期许,传达了团结奋进、追求美好生活的主题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鹤楼: 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黄花岗: 象征革命精神与牺牲的勇气。
  • 烈魄英魂: 代表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
  • 青编: 象征知识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鹤楼”象征什么?

    • A. 现代建筑
    • B. 历史文化
    • C. 自然景观
  2. “后轸前车堪作鉴”中的“轸”指的是什么?

    • A. 车轮
    • B. 车子的后面部分
    • C. 车子的前面部分
  3. 诗的最后一句“人民今共和”表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迷茫
    • B. 对新社会的期待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辛亥革命》——这首词同样表达了对革命精神的追思与赞美。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

诗词对比:

  • 对比汪东的《破阵子》与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展望,但毛泽东更多地强调了革命的继续与斗争的必要性,而汪东则更注重团结与友谊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亥革命史》——关于辛亥革命的详细记录与分析。
  • 《中国现代文学史》——对现代诗词及其背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