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居厚弟堂禀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00:45

俱被光华遣,同归寂寞滨。

吾灾因抱椠,子咎在埋轮。

记忆烦明主,招徕到远臣。

要须留晚节,它日白先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居厚弟堂禀二首
作者:刘克庄

俱被光华遣,同归寂寞滨。
吾灾因抱椠,子咎在埋轮。
记忆烦明主,招徕到远臣。
要须留晚节,它日白先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诗人和弟弟都被光华所驱遣,最终都回到了孤寂的岸边。我所遭遇的灾难源于我对权力的追求,而你的过错则在于对权势的埋伏。回忆起那些令人烦恼的明君,招揽了远道而来的臣子。我们要留住晚年的清白,待到未来可以向先人表白。

注释

  • 光华:指光辉、荣华,象征成功与名利。
  • 寂寞滨:寂静的海岸,隐喻孤独的境地。
  • :即权杖,象征权力。
  • 子咎:指弟弟的过错或责任。
  • 埋轮:形容被埋没的权势或名利。
  • 明主:指有明智的君主。
  • 远臣:指远道而来的臣子。
  • 留晚节:保持晚年的操守与尊严。
  • 白先人:向先辈述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阮,号白沙,宋代诗人,著有《白沙诗集》。他的诗风以清新、简练著称,关注社会与时事,常带有个人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刘克庄对家人的离别之际,表现了他对家族关系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权力的无奈和对清白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名利与荣华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表面上看似阐述离别的情感,但实际上寄托了诗人对权力、名利的深刻思考。诗人用“光华”与“寂寞”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们在追求名利时所付出的代价。诗中提到的“吾灾因抱椠”,反映出对权力追逐的反思与无奈;而“子咎在埋轮”则指向弟弟在权力游戏中的失误,表现出对家族的关切与责任感。最后,诗人强调要“留晚节”,表现出对人生的自省与对未来的期许,传达出一种清白之志和对先人遗德的尊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家族和社会关系的反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俱被光华遣:两人都被荣华富贵所驱使,象征对名利的追逐。
  2. 同归寂寞滨:最终回到孤独的境地,表达对名利的失落感。
  3. 吾灾因抱椠:遭遇灾难是因为追求权力。
  4. 子咎在埋轮:弟弟的过错在于对权力的迷恋。
  5. 记忆烦明主:回忆起那些让人烦恼的明君。
  6. 招徕到远臣:引来远道而来的臣子,象征对权力的依赖。
  7. 要须留晚节:强调保持晚年的清白。
  8. 它日白先人:希望未来能向先人交代,表现对家族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光华”与“寂寞”,“灾难”与“过错”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追求光华,暗示名利的虚幻。
  • 象征:权杖象征权力的追求,海岸象征孤独的人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名利与孤独、责任与追求之间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倡导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清白与尊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华:象征名利与成功,表面辉煌而内心孤独。
  • 寂寞滨:象征孤独与失落。
  • :象征权力与追求。
  • 明主:象征历史上的明智之君与权力的复杂性。
  • 晚节:象征人生的最后阶段,强调清白与尊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光华”象征什么? A. 名利
    B. 友情
    C. 家庭

  2. 诗人希望在未来能向谁交代? A. 自己
    B. 朋友
    C. 先人

  3. “同归寂寞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友情与情谊的深厚,体现出对理想与仕途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刘克庄的诗相比,更加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淡泊,反映出对社会纷扰的逃避与追求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