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二首 其一 咏榴花》

时间: 2025-02-04 15:40:30

谁道园林寂寞,榴花煞自红肥。

多少春芳零落尽,独向骄阳吐艳辉,神情动欲飞。

一种浓妆最好,十分狂态相宜。

好待秋成佳宝熟,说与西风尽浪吹,飘零未可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阵子二首 其一 咏榴花
作者: 叶嘉莹

谁道园林寂寞,榴花煞自红肥。
多少春芳零落尽,独向骄阳吐艳辉,神情动欲飞。
一种浓妆最好,十分狂态相宜。
好待秋成佳宝熟,说与西风尽浪吹,飘零未可悲。


白话文翻译:

这是谁说园林中寂寞无趣呢?榴花恰好在此时红艳而丰美。
多少春天的花朵早已凋零,只剩下她在骄阳下独自绽放,神情激动得仿佛要飞起来。
她那浓妆打扮是最美的,极其奔放的姿态最为合适。
等到秋天成熟的果实成熟,我会告诉西风,任它将花瓣吹散,飘落也无须悲伤。


注释:

  • 榴花:指石榴花,花色鲜红,象征着热烈和生命力。
  • 骄阳:指烈日,象征着热情和活力。
  • 浓妆:形容花朵色彩鲜艳,像是化了浓妆一般。
  • 狂态:形容花朵表现出的奔放和自由的态度。
  • 秋成佳宝熟:指秋天时,石榴的果实成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嘉莹(1924年-),中国当代著名的古典诗词学者与诗人,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尤其以精通唐诗、宋词闻名。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创作背景:

《破阵子二首 其一 咏榴花》创作于20世纪中期,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榴花的美丽与生命力,反映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咏榴花》通过对榴花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烈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诗的开头,诗人以“谁道园林寂寞”一语反问,立刻打破了园林的沉寂,表现出榴花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榴花不仅仅是植物的象征,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代表着在逆境中依然绽放的勇气。

接下来的“多少春芳零落尽”,则带出春天花朵的凋零,暗示着生命的无常,然而“独向骄阳吐艳辉”则突出了榴花的独特与坚韧。在烈日的照耀下,榴花的绚烂和激动显得尤为突出,仿佛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与活力。

最后的“好待秋成佳宝熟”,诗人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的变化,虽然秋天的来临意味着凋零与结束,但诗人却不以为然,认为飘零未必悲伤,反而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与轮回。整首诗在热烈的情感中流露出一种生活的哲学,表现出对生命的从容与豁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道园林寂寞:反问句,指出园林并不寂寞,强调榴花的存在。
  2. 榴花煞自红肥:描绘榴花的艳丽,形象生动。
  3. 多少春芳零落尽:引入对春天花朵凋零的感慨,暗示生命的短暂。
  4. 独向骄阳吐艳辉:榴花在阳光下的绽放,突出其独特的生命力。
  5. 神情动欲飞:表现榴花的生机与活力,似乎要飞向天空。
  6. 一种浓妆最好:赞美榴花的美丽,浓妆比喻花朵的绚丽。
  7. 十分狂态相宜:形容榴花的奔放,强调自由与不羁。
  8. 好待秋成佳宝熟:期待秋天的到来,象征成熟与丰盈。
  9. 说与西风尽浪吹:向西风诉说,象征着对自然的顺应。
  10. 飘零未可悲:表达对生命轮回的理解,不必为凋零而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榴花比作浓妆,形象化地表现其美丽。
  • 反问:通过反问引出主题,增强表达的力度。
  • 拟人:赋予榴花以情感,增强其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强调生命的美丽与短暂,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迎接未来的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榴花:象征生命的热烈与坚韧。
  • 骄阳:象征激情与活力。
  • :象征成熟与变化,暗示生命的周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寂寞与孤独
    • B. 生命的热烈与坚韧
    • C. 对秋天的惋惜
  2. 填空题:诗中“榴花煞自红肥”意指____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凋零的悲伤。 (对/错)


答案:

  1. B
  2. 榴花色彩鲜艳,生命力旺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同样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叹。
  • 唐诗《春江花月夜》: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对生命的热情与对美好时光的追求。
  • 杜甫的《春望》:在对春天的描绘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叶嘉莹相关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