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香山早秋》

时间: 2025-04-29 03:55:33

我爱香山秋色,宵来一夜初霜。

万点枫林红胜染,风流桂气半天香。

浑似入仙乡。

岫影云融层翠,菊芳目夺娇黄。

心旷云亭千里处,陌阡无际接苍茫。

游目骋怀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阵子 香山早秋
作者: 溥杰

我爱香山秋色,宵来一夜初霜。
万点枫林红胜染,风流桂气半天香。
浑似入仙乡。
岫影云融层翠,菊芳目夺娇黄。
心旷云亭千里处,陌阡无际接苍茫。
游目骏怀忙。


白话文翻译:

我热爱香山的秋天景色,昨夜刚下了一场初霜。
万点红枫林的颜色胜过染料,淡淡的桂花香气弥漫半空。
仿佛进入了仙境。
山岚的影子与云彩融为一体,层层翠绿中,菊花的芳香夺人眼球,娇嫩的黄色格外引人注目。
心情开阔,站在云亭上,眺望千里远方,田间小路无尽延伸,接连着苍茫的天地。
我在游目骋怀之间,感到十分忙碌。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山:位于北京,是著名的秋季观赏地,以红叶闻名。
  • :指夜间形成的霜冻,常预示着秋冬的来临。
  • 枫林:指枫树成林,秋季时叶色变红。
  • 桂气:指桂花的香气。
  • 岫影:山的影子,形容山的轮廓。
  • 菊芳:菊花的芳香。
  • 娇黄:形容菊花的颜色鲜艳动人。

典故解析:

“香山”是一处名胜,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便以其秋色为题,留下众多诗篇。“仙乡”意指理想中的美好地方,常用来形容自然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杰,现代诗人,曾在多领域有所涉猎,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样,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经历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破阵子 香山早秋》写于香山的秋天,诗人通过描绘香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创作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感悟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整首《破阵子 香山早秋》以香山的秋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如梦似幻的秋日仙境。诗中开篇即以“我爱香山秋色”引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接着用“宵来一夜初霜”描绘了清晨的初霜,为秋色增添了一层清冽的气息。

“万点枫林红胜染”一句,生动地刻画出秋天枫树的红艳,色彩鲜明,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热烈与奔放。而“风流桂气半天香”则通过桂花的香气,营造了一种轻柔而优雅的氛围,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秋日的多样性。

诗歌后半部分通过“岫影云融层翠”描绘出山水的和谐美,山影与云彩的交融,给人一种宁静而空灵的感觉。同时,菊花的“娇黄”与“心旷云亭千里处”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开阔,仿佛在无尽的田野中自由徜徉,感受到大自然的博大与深邃。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对香山秋色的描绘,传达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爱香山秋色,宵来一夜初霜。
    开篇明确表达了对香山秋色的热爱,初霜的出现标志着秋天的深入。

  2. 万点枫林红胜染,风流桂气半天香。
    描绘了枫树的红色,甚至胜过染料的鲜艳,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半空,形成了鲜明的视觉与嗅觉对比。

  3. 浑似入仙乡。
    此句表达了身处其中的诗人感受到的如同进入仙境般的奇妙体验。

  4. 岫影云融层翠,菊芳目夺娇黄。
    通过山影与云彩的交融,展示了自然的深邃与变化,而菊花的黄色则突显了秋天的另一种美丽。

  5. 心旷云亭千里处,陌阡无际接苍茫。
    诗人心情开阔,远望千里,田间小路延绵不绝,与苍茫的天地相接,表现出一种无边的广阔感。

  6. 游目骋怀忙。
    结尾处,诗人感到在游目与怀想之间的忙碌,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山的美景比作仙乡,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岫影云融层翠,菊芳目夺娇黄”,工整对称,增添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意象的并列,展现出丰富的秋日景色。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香山秋色的热爱,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景象,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开阔,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山:象征自然美与生命的活力。
  • 初霜:代表秋天的到来,暗示季节更替。
  • 枫林:象征热烈与激情,展现秋天的色彩。
  • 桂花:代表优雅与馥郁,体现自然的芬芳。
  • 菊花:常与高洁、坚韧联系,寓意生命的坚强。
  • 云亭:象征心灵的宁静与开阔,寄托着诗人的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破阵子 香山早秋》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溥杰
    • C. 白居易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万点枫林红胜染”指的是什么?

    • A. 红枫的颜色
    • B. 桂花的香气
    • C. 菊花的娇黄
    • D. 霜的冷冽
  3. 诗中“心旷云亭千里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忧愁
    • B. 开阔
    • C. 忧伤
    • D. 忍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秋色》 - 描述山中秋天景色的诗作。
  • 《登高》 - 王之涣的作品,描绘高处的自然景色。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 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虽然题材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慨。
  • 《秋夕》 - 杜甫的诗,虽然侧重于对生活的感悟,但亦有秋天的意象交织其中。

解读:
这两首诗与《破阵子 香山早秋》同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后者则更加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美感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