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亚归舟杂兴》
时间: 2025-01-11 23:34:48长途短发两萧森,独自凭栏独自吟。
日出见鸥知岛近,宵分闻雨感秋深。
(归时三四月之交,实南半球之秋末也。
)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汉曲入胡琴。
拍拍群鸥相送迎,珊瑚湾港夕阳明。
(澳洲沿南太平洋岸,珊瑚岛最多,亦名珊瑚海。
)远波淡似里湖水,列岛繁于初夜星,
蘯胃海风和露吸,洗心天乐带涛听,
此游也算人间福,敢道潮平意未平。
蛮歌曲终锦瑟长,兔魄欲堕潮头黄,
微云远连海明灭,稀星故逐船低昂,
绳楐梦耶觉,冰酒沁骨清以凉,
如此闲福不消受,一宵何苦为诗忙。
苦吟兀兀成何事,永夜迢迢无限情,
万壑鱼龙风在下,一天云锦月初生,
人歌人哭兴亡感,潮长潮平日夜声,
大愿未酬时易逝,抚膺危坐涕纵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澳亚归舟杂兴 梁启超 〔清代〕
长途短发两萧森,独自凭栏独自吟。 日出见鸥知岛近,宵分闻雨感秋深。 归时三四月之交,实南半球之秋末也。 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汉曲入胡琴。 拍拍群鸥相送迎,珊瑚湾港夕阳明。 澳洲沿南太平洋岸,珊瑚岛最多,亦名珊瑚海。 远波淡似里湖水,列岛繁于初夜星, 蘯胃海风和露吸,洗心天乐带涛听, 此游也算人间福,敢道潮平意未平。 蛮歌曲终锦瑟长,兔魄欲堕潮头黄, 微云远连海明灭,稀星故逐船低昂, 绳楐梦耶觉,冰酒沁骨清以凉, 如此闲福不消受,一宵何苦为诗忙。 苦吟兀兀成何事,永夜迢迢无限情, 万壑鱼龙风在下,一天云锦月初生, 人歌人哭兴亡感,潮长潮平日夜声, 大愿未酬时易逝,抚膺危坐涕纵横。
白话文翻译:
长途旅行中,短发显得萧瑟,独自凭栏吟诗。 日出时看到海鸥,知道岛屿近了,夜晚听到雨声,感受到秋意深浓。 归来的时间是三四月之交,实际上是南半球的秋末。 乘船漂泊并非我的志向,衔石的鸟儿应怜悯那些后死的人。 美丽的女子不知家国的恨,却在胡琴上弹奏汉曲。 海鸥拍打着翅膀相送迎,珊瑚湾港的夕阳明亮。 澳洲沿着南太平洋岸,珊瑚岛最多,也称为珊瑚海。 远处的波浪淡如里湖的水,列岛繁多如同初夜的星星, 海风吹拂,和露水一起吸入,洗涤心灵的天乐伴随着涛声聆听, 这次旅行也算是人间的福气,怎敢说潮水平静我的心未平。 蛮族的歌曲结束后,锦瑟的声音长久,月亮快要落下,潮头呈黄色, 微云远连海面明灭,稀疏的星星随着船只低昂, 绳楐的梦是否觉醒,冰酒沁骨清凉, 这样的闲福不享受,一夜何必为诗忙碌。 苦吟诗句有何用,长夜漫漫情感无限, 万壑中的鱼龙风在下,一天的云锦随着月亮初生, 人们的歌声和哭泣中感受到兴亡的感慨,潮水的涨落日夜不息, 大愿未酬时间易逝,抚膺危坐泪流纵横。
注释:
- 萧森:形容景象萧条冷落。
- 凭栏:倚靠栏杆。
- 鸥:海鸥,常用来象征自由。
- 宵分:夜晚。
- 乘桴:乘船。桴,小筏子。
- 衔石:指鸟类。
- 姹女:美丽的女子。
- 胡琴:古代西域的弦乐器。
- 珊瑚湾港:指澳洲的珊瑚海湾。
- 蘯胃:形容海风。
- 绳楐:指船上的绳索和楔子。
- 冰酒:清凉的酒。
- 兀兀:勤奋不懈的样子。
- 万壑:形容深谷。
- 云锦:形容云彩美丽如织锦。
- 抚膺:抚摸胸口,表示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梁任公,广东新会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改革派人物。梁启超的诗歌多表现其政治理想和人文关怀,风格清新,语言流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梁启超在澳洲旅行归来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家国的思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由的向往,也有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旅途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中“日出见鸥知岛近,宵分闻雨感秋深”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也隐喻了他对时局变迁的深刻感受。梁启超在诗中多次使用象征手法,如“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梁启超作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途短发两萧森,独自凭栏独自吟。”
- 诗人形容自己在长途旅行中,短发显得萧瑟,独自凭栏吟诗,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自省的情感。
-
“日出见鸥知岛近,宵分闻雨感秋深。”
- 通过日出时看到海鸥和夜晚听到雨声,诗人感受到了岛屿的临近和秋意的深浓,自然景物的变化引发了他的情感共鸣。
-
“归时三四月之交,实南半球之秋末也。”
- 说明诗人归来的时间是南半球的秋末,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
“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 诗人表达了自己并非真正愿意漂泊,而是对那些后死的人感到怜悯,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