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诗中八贤歌》
时间: 2025-01-09 15:46:42
诗界革命谁欤豪?
因明钜子天所骄,驱役教典庖丁刀,何况欧学皮与毛。
诸暨蒋智由观云。
东瓯布衣识绝伦,黎洲以后一天民,我非狂生生自云,诗成独泣问麒麟。
平阳宋恕平子。
枚叔理文涵九流,五言直逼汉魏遒,蹈海归来天地秋,西狩吾道其悠悠。
余杭章炳麟太炎。
义宁公子壮且醇,每翻陈语逾清新,啮墨咽泪常苦辛,竟作神州袖手人。
义宁陈三立伯严。
(君昔赠余诗有“凭阑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之句。
)哲学初祖天演严,远贩欧铅搀亚椠,合与莎米为鲽鹣,夺我曹席太不廉。
候官严复几道。
放言玩世曾觙庵,造物无计逃镌镵,曼歌花丛酒正醰,说经何时诗道南。
湘乡曾广钧重伯。
(君昔为予画扇,作齐诗图,跋语云:任公好予所治齐诗图,予之诗道南矣。
其狂率类此。
)绝世少年丁令威,选字秾俊文深微,佯狂海上胡不归,故山猿鹤故飞飞。
丰顺丁惠康叔雅。
君遂之节如其才,呼天不应归去来,海枯石烂诗魂哀,吁嗟吾国其无雷。
淮南吴保初彦复。
(君抗疏忧国事,不得达,弃官归,且冻饿,厚禄故人书招之,不出山也。
)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广诗中八贤歌 梁启超 〔清代〕
诗界革命谁欤豪?因明钜子天所骄,驱役教典庖丁刀,何况欧学皮与毛。诸暨蒋智由观云。 东瓯布衣识绝伦,黎洲以后一天民,我非狂生生自云,诗成独泣问麒麟。平阳宋恕平子。 枚叔理文涵九流,五言直逼汉魏遒,蹈海归来天地秋,西狩吾道其悠悠。余杭章炳麟太炎。 义宁公子壮且醇,每翻陈语逾清新,啮墨咽泪常苦辛,竟作神州袖手人。义宁陈三立伯严。 君昔赠余诗有凭阑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之句。哲学初祖天演严,远贩欧铅搀亚椠,合与莎米为鲽鹣,夺我曹席太不廉。候官严复几道。 放言玩世曾觙庵,造物无计逃镌镵,曼歌花丛酒正醰,说经何时诗道南。湘乡曾广钧重伯。 君昔为予画扇,作齐诗图,跋语云任公好予所治齐诗图,予之诗道南矣。其狂率类此。 绝世少年丁令威,选字秾俊文深微,佯狂海上胡不归,故山猿鹤故飞飞。丰顺丁惠康叔雅。 君遂之节如其才,呼天不应归去来,海枯石烂诗魂哀,吁嗟吾国其无雷。淮南吴保初彦复。 君抗疏忧国事,不得达,弃官归,且冻饿,厚禄故人书招之,不出山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诗界革命中,谁是最豪迈的?因明大师是天之骄子,他像庖丁解牛一样运用教典,更不用说欧学的皮毛了。诸暨的蒋智由观云。 东瓯的布衣见识非凡,自黎洲以来,他是一个独特的人,我并非自夸,诗成之后独自哭泣,问麒麟何在。平阳的宋恕平子。 枚叔的理文涵盖九流,五言诗直逼汉魏的遒劲,从海上归来,天地已是秋天,西狩之道悠悠。余杭的章炳麟太炎。 义宁的公子既壮健又醇厚,每次翻新陈词都更加清新,含泪苦吟,最终成为神州的袖手人。义宁的陈三立伯严。 你曾赠我诗句,有“凭阑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之句。哲学的初祖天演严,远从欧洲贩来书籍,与莎米为伴,夺走了我们的席位,太不公平。候官的严复几道。 放言玩世的曾觙庵,造物主无法逃脱他的雕刻,在花丛中曼歌,酒正酣,何时说经诗道南。湘乡的曾广钧重伯。 你曾为我画扇,作齐诗图,跋语说任公喜欢我所治的齐诗图,我的诗道南了。他的狂放率真如此。 绝世的少年丁令威,选字秾俊,文笔深微,在海上佯狂,为何不归,故山的猿鹤依旧飞翔。丰顺的丁惠康叔雅。 你的节操与才华相符,呼天不应,归去来兮,海枯石烂,诗魂哀伤,唉,我的国家没有雷声。淮南的吴保初彦复。 你曾抗疏忧国事,不得通达,弃官归隐,且受冻饿,有厚禄的故人书信招你,你不出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因明钜子:指因明学的大师。
- 庖丁刀:比喻运用自如。
- 欧学皮与毛:指欧洲学问的皮毛。
- 黎洲:地名,指黎洲地区。
- 一天民:指独特的人。
- 汉魏遒:指汉魏时期的遒劲风格。
- 西狩:指西狩之道。
- 啮墨咽泪:形容苦吟。
- 神州袖手人:指不参与世事的人。
- 天演严:指天演论的严复。
- 欧铅搀亚椠:指从欧洲贩来的书籍。
- 莎米:指莎士比亚和米尔顿。
- 鲽鹣:比喻亲密无间。
- 放言玩世:指放言高论,玩世不恭。
- 镌镵:雕刻。
- 醰:酒酣。
- 齐诗图:指齐国的诗图。
- 佯狂:假装疯狂。
- 故山猿鹤:指故乡的猿鹤。
- 抗疏:上疏抗争。
- 冻饿:受冻挨饿。
- 厚禄故人:指有厚禄的故友。
典故解析:
-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比喻技艺高超,运用自如。
- 西狩:指西狩之道,比喻追求高远的道路。
- 神州袖手人:指不参与世事的人,比喻超然物外。
- 天演论: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著作,对中国近代思想影响深远。
- 莎米:指莎士比亚和米尔顿,西方文学巨匠。
- 齐诗图:指齐国的诗图,比喻诗道。
- 故山猿鹤:指故乡的猿鹤,比喻故乡的景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梁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亡,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创作背景: 《广诗中八贤歌》是梁启超在清末民初时期创作的一首诗,旨在赞颂当时八位杰出的文人,他们在诗界革命中表现突出,各有特色。这首诗反映了梁启超对这些文人的敬仰和对诗界革命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八位文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诗界革命中的杰出贡献和独特风格。梁启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因明钜子天所骄”、“驱役教典庖丁刀”等,生动地描绘了这些文人的才华和影响力。诗中流露出对这些文人的敬仰和对诗界革命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梁启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文化复兴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界革命谁欤豪?因明钜子天所骄,驱役教典庖丁刀,何况欧学皮与毛。” —— 开篇提出问题,谁是诗界革命的豪杰?接着赞颂因明大师的才华和影响力,以及他对欧洲学问的掌握。
- “东瓯布衣识绝伦,黎洲以后一天民,我非狂生生自云,诗成独泣问麒麟。” —— 描述东瓯布衣的非凡见识,自黎洲以来,他是一个独特的人,诗成之后独自哭泣,问麒麟何在。
- “枚叔理文涵九流,五言直逼汉魏遒,蹈海归来天地秋,西狩吾道其悠悠。” —— 赞颂枚叔的理文涵盖九流,五言诗直逼汉魏的遒劲,从海上归来,天地已是秋天,西狩之道悠悠。
- “义宁公子壮且醇,每翻陈语逾清新,啮墨咽泪常苦辛,竟作神州袖手人。” —— 描述义宁公子的壮健和醇厚,每次翻新陈词都更加清新,含泪苦吟,最终成为神州的袖手人。
- “君昔赠余诗有凭阑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之句。” —— 回忆你曾赠我的诗句,有“凭阑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之句。
- “哲学初祖天演严,远贩欧铅搀亚椠,合与莎米为鲽鹣,夺我曹席太不廉。” —— 赞颂哲学的初祖天演严,远从欧洲贩来书籍,与莎米为伴,夺走了我们的席位,太不公平。
- “放言玩世曾觙庵,造物无计逃镌镵,曼歌花丛酒正醰,说经何时诗道南。” —— 描述放言玩世的曾觙庵,造物主无法逃脱他的雕刻,在花丛中曼歌,酒正酣,何时说经诗道南。
- “君昔为予画扇,作齐诗图,跋语云任公好予所治齐诗图,予之诗道南矣。” —— 回忆你曾为我画扇,作齐诗图,跋语说任公喜欢我所治的齐诗图,我的诗道南了。
- “绝世少年丁令威,选字秾俊文深微,佯狂海上胡不归,故山猿鹤故飞飞。” —— 描述绝世的少年丁令威,选字秾俊,文笔深微,在海上佯狂,为何不归,故山的猿鹤依旧飞翔。
- “君遂之节如其才,呼天不应归去来,海枯石烂诗魂哀,吁嗟吾国其无雷。” —— 描述你的节操与才华相符,呼天不应,归去来兮,海枯石烂,诗魂哀伤,唉,我的国家没有雷声。
- “君抗疏忧国事,不得达,弃官归,且冻饿,厚禄故人书招之,不出山也。” —— 描述你曾抗疏忧国事,不得通达,弃官归隐,且受冻饿,有厚禄的故人书信招你,你不出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驱役教典庖丁刀”、“蹈海归来天地秋”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文人的才华和影响力。
- 拟人:如“造物无计逃镌镵”,将造物主拟人化,形容曾觙庵的才华无法被超越。
- 对仗:如“放言玩世曾觙庵,造物无计逃镌镵”,对仗工整,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八位文人的赞颂和对诗界革命的期待。通过描绘这些文人的才华和影响力,梁启超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对诗界革命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梁启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文化复兴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因明钜子:指因明学的大师,象征着才华和影响力。
- 庖丁刀:比喻运用自如,象征着技艺高超。
- 欧学皮与毛:指欧洲学问的皮毛,象征着对西方学问的掌握。
- 黎洲:地名,象征着独特的人。
- 一天民:指独特的人,象征着非凡的见识。
- 汉魏遒:指汉魏时期的遒劲风格,象征着文学的高峰。
- 西狩:指西狩之道,象征着追求高远的道路。
- 神州袖手人:指不参与世事的人,象征着超然物外。
- 天演严:指天演论的严复,象征着对西方哲学的引进。
- 欧铅搀亚椠:指从欧洲贩来的书籍,象征着对西方文化的吸收。
- 莎米:指莎士比亚和米尔顿,象征着西方文学巨匠。
- 齐诗图:指齐国的诗图,象征着诗道。
- 故山猿鹤:指故乡的猿鹤,象征着故乡的景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因明钜子”是指谁? A. 蒋智由 B. 宋恕 C. 章炳麟 D. 严复
-
“驱役教典庖丁刀”中的“庖丁刀”比喻什么? A. 技艺高超 B. 运用自如 C. 文学创作 D. 教育方法
-
“义宁公子壮且醇”中的“义宁公子”是指谁? A. 陈三立 B. 曾广钧 C. 丁惠康 D. 吴保初
-
“哲学初祖天演严”中的“天演严”是指谁? A. 严复 B. 梁启超 C. 章炳麟 D. 陈三立
-
“放言玩世曾觙庵”中的“曾觙庵”是指谁? A. 曾广钧 B. 曾觙庵 C. 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