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新中国未来记》

时间: 2025-01-11 20:56:25

却横西海望中原,黄雾沈沈白日昏。

万壑豕蛇谁是主?

千山魑魅阒无人。

青年心死秋梧悴,老国魂归蜀道难。

道是天亡天不管,朅来予亦欲无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题新中国未来记 梁启超 〔清代〕

却横西海望中原,黄雾沈沈白日昏。 万壑豕蛇谁是主?千山魑魅阒无人。 青年心死秋梧悴,老国魂归蜀道难。 道是天亡天不管,朅来予亦欲无言。

白话文翻译:

我站在西海边远望中原,那里黄雾弥漫,白日昏暗。 无数山谷中的豕蛇,谁是它们的主宰?千山万岭中的魑魅,静悄悄地无人踪迹。 青年人的心如同秋天的梧桐一样枯萎,老国的灵魂回归之路如同蜀道一样艰难。 说是天命已尽,天也不再管,我此刻也只想沉默无言。

注释:

  • 却横西海望中原:却横,即横跨。西海,指西边的海洋。中原,指中国内地。
  • 黄雾沈沈白日昏:黄雾,形容战乱或灾难中的混沌景象。沈沈,深沉、厚重。白日昏,白天变得昏暗。
  • 万壑豕蛇谁是主:万壑,形容山谷众多。豕蛇,比喻邪恶之人。谁是主,谁是这些邪恶之人的主宰。
  • 千山魑魅阒无人:千山,形容山岭众多。魑魅,山中的鬼怪,比喻邪恶之人。阒无人,静悄悄地没有人。
  • 青年心死秋梧悴:青年心死,指青年人的热情和理想破灭。秋梧悴,秋天的梧桐树枯萎,比喻青年人的精神状态。
  • 老国魂归蜀道难:老国魂归,指国家的灵魂或精神回归。蜀道难,比喻回归之路艰难。
  • 道是天亡天不管:道是,说是。天亡,天命已尽。天不管,天不再关心。
  • 朅来予亦欲无言:朅来,此刻。予亦欲无言,我也想保持沉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梁任公,广东新会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和启蒙思想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梁启超在清末民初时期所作,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家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梁启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沉郁的笔调描绘了作者站在西海边远望中原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黄雾沈沈白日昏”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国家的混沌和昏暗,而“万壑豕蛇谁是主?千山魑魅阒无人”则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邪恶势力的横行。后两句“青年心死秋梧悴,老国魂归蜀道难”更是抒发了对青年一代精神状态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却横西海望中原”,表达了作者站在西海边远望中原的情景,寓意着对国家的深切关注。
  • 第二句“黄雾沈沈白日昏”,通过“黄雾”和“白日昏”的意象,描绘了国家的混沌和昏暗。
  • 第三句“万壑豕蛇谁是主?”,用“豕蛇”比喻邪恶之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邪恶势力横行的忧虑。
  • 第四句“千山魑魅阒无人”,用“魑魅”比喻邪恶之人,表达了社会的静悄悄和无人踪迹。
  • 第五句“青年心死秋梧悴”,用“秋梧悴”比喻青年人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担忧。
  • 第六句“老国魂归蜀道难”,用“蜀道难”比喻国家灵魂回归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奈。
  • 第七句“道是天亡天不管”,表达了作者对天命已尽的无奈。
  • 第八句“朅来予亦欲无言”,表达了作者此刻只想保持沉默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壑豕蛇”、“千山魑魅”、“秋梧悴”等,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拟人:如“老国魂归”,将国家拟人化,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对仗:如“万壑豕蛇谁是主?千山魑魅阒无人”,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对青年一代的期望。通过描绘国家的混沌和昏暗,社会的动荡和邪恶势力的横行,以及青年一代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青年一代的期望。

意象分析:

  • 黄雾:象征国家的混沌和昏暗。
  • 豕蛇:比喻邪恶之人,象征社会的动荡和邪恶势力的横行。
  • 魑魅:比喻邪恶之人,象征社会的静悄悄和无人踪迹。
  • 秋梧悴:比喻青年人的精神状态,象征青年一代的枯萎和失落。
  • 蜀道难:比喻国家灵魂回归的艰难,象征国家命运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雾沈沈白日昏”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晴朗的白天 B. 混沌和昏暗的白天 C. 夜晚的景象 D. 清晨的景象

  2. 诗中“万壑豕蛇谁是主?”中的“豕蛇”比喻什么? A. 善良之人 B. 邪恶之人 C. 动物 D. 植物

  3. 诗中“青年心死秋梧悴”表达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什么情感? A. 赞赏 B. 担忧 C. 冷漠 D. 愤怒

  4. 诗中“老国魂归蜀道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什么情感? A. 乐观 B. 无奈 C. 兴奋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梁启超的其他诗作,如《少年中国说》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和风格。
  • 其他清末民初诗人的作品,如康有为、谭嗣同的诗作,可以对比同一时期不同诗人的思想和风格。

诗词对比:

  •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与《自题新中国未来记》对比,可以了解他对青年一代的不同期望和情感。
  • 康有为的《大同书》与梁启超的诗作对比,可以了解他们对国家命运的不同看法和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梁启超全集
  • 清末民初诗选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