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赋红白菊花》
时间: 2025-02-04 13:30:49意思解释
满江红 赋红白菊花
作者: 陈世祥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润白柔红,都删去人间颜色。讶座上并肩联袂,谁家双璧。裴令正从粗服好,卫郎合向羊车觅。判此生饮兴伴伊家,千浮白。香黯淡,无痕迹。影历乱,难收拾。看繁英烂蕊,万花如织。叶索排当浑勉强,花头打掐真萧瑟。问当年篱下旧风流,谁能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红白菊花的美丽,仿佛人间的颜色都被它们的润白柔红所掩盖。坐在这里并肩而坐,令人惊讶的是,谁能知道这双璧般的美丽是谁家的呢?裴令穿着粗布衣服,卫郎却在羊车上寻找。此生的饮兴之乐,伴随着她的家,仿佛在千层浮白之中。香气渐淡,痕迹无存。影子纷乱,难以收拾。看那繁花烂漫,仿佛万花在织布。叶子杂乱无章,花头被掐得萧瑟。问当年篱下的旧时风流,谁还能够识得呢?
注释:
- 润白:形容菊花的颜色,柔和而清丽。
- 并肩联袂:形容两人并排而坐,关系亲密。
- 双璧:比喻两种美好的事物。
- 裴令:可能指的是历史人物,穿着粗衣,象征简单和自然。
- 卫郎:另一个角色,可能象征着寻找美好事物的人。
- 千浮白:形容白色的花朵,如同千层浮云。
- 影历乱:影子交错纷乱,暗示情感的复杂。
- 繁英烂蕊:形容花朵盛开,色彩鲜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世祥,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花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菊花盛开的季节中创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往昔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 赋红白菊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纠葛。诗中“润白柔红”的色彩描写,不仅仅是对菊花的赞美,也象征着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用“谁家双璧”表达了对美的渴望与追寻,似乎在问这样绝美的景象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故事。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前半部分通过对花的描写引入情感,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往昔的追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问当年篱下旧风流,谁能识”,将诗人对过去的思索与现实的孤寂结合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润白柔红:描绘菊花的色泽,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 都删去人间颜色:暗示菊花之美超越人间的普通色彩。
- 讶座上并肩联袂:形象地刻画出美丽的景象,令人惊艳。
- 裴令正从粗服好:引入人物,可能象征着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判此生饮兴伴伊家:表达了对饮酒作乐的渴望,似乎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千浮白:形象地描绘出白色花朵的层次感。
- 香黯淡,无痕迹:暗示美好的事物终究会消散。
- 影历乱,难收拾:情感复杂,难以理清。
- 看繁英烂蕊:描绘花的繁盛及其美丽。
- 问当年篱下旧风流,谁能识:反思往事,表达对旧日情感的怀念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比作人间的美好,增添了诗句的意象。
- 拟人:通过“香黯淡,无痕迹”赋予花香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润白柔红”与“千浮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坚韧与美好。
- 颜色:象征不同的情感与记忆。
- 影子:象征内心的复杂与纠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润白柔红”形容的是哪种花?
- A. 玫瑰
- B. 菊花
- C. 荷花
- D. 兰花
-
“问当年篱下旧风流,谁能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怀念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过去的思念,情感更加沉重。
- 《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对往事的怀念,情感更为柔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