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十六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1-27 03:34: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十六首 其十二
作者: 蒋士铨 〔清代〕
黄卷青灯,二十载纸窗消受。分给到,九枝银蜡,冰湖明透。
照我量才分玉尺,让他修史围红袖。记风檐默坐尽三条,听寒漏。
耀赤字,珠辉秀映彩笔,银花茂。晃朗到,斗光神眼,虚堂左右。
泪尽不知歌舞席,心灰直到文昌宿。炳元灯炯炯日中天,长如书。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灯光下,阅读了二十年的书卷,窗外的纸窗仿佛在悄然消逝。分得几支蜡烛,映照着透彻的冰湖。
我用自己的才华来测量,任由他人修史写诗。记得在风檐下静坐,听着寒冬的滴漏声。
灯光闪耀,红字金辉在彩笔下熠熠生辉,银色的花朵繁茂盛开。明亮的光芒照耀着,神眼如斗,虚堂左右。
泪水已尽,不知何时再有歌舞的席位,心灰意冷直到文昌的宿舍。明亮的灯如日中天,书本长在心中。
注释:
- 黄卷:指黄皮纸的书卷,常用来形容读书的环境。
- 青灯:古代读书时常用的灯具,象征读书的艰辛和孤独。
- 冰湖明透:形容寒冷而清澈的湖水,表达一种清冷的环境。
- 玉尺:比喻用来衡量才华的标准。
- 文昌宿:文昌是掌管文运的神,宿舍指安静的居所,隐喻对学业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士铨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才华和对诗词的执着著称。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书卷生涯的感慨和对学业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求学的岁月,反映了他在追求知识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开篇“黄卷青灯”即营造了一种沉静而孤独的学术氛围,暗示出长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接着,作者以“九枝银蜡”象征着他在这段学习时光中所依赖的微弱光源,显示出其艰辛与执着。
“照我量才分玉尺,让他修史围红袖”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思考,以及对他人成就的羡慕与嫉妒。经历漫长的孤独与沉寂,“记风檐默坐尽三条,听寒漏”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寒冷的逼近,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无奈的心境。
最后,诗人通过“泪尽不知歌舞席,心灰直到文昌宿”表达了对歌舞升平的渴望,却又在现实中感到心灰意冷。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出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卷青灯”:暗示求学的环境,烘托出孤独的氛围。
- “二十载纸窗消受”:二十年的求学时光在岁月中悄然流逝。
- “九枝银蜡,冰湖明透”:蜡烛的微弱光亮与寒冷清澈的湖水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知识的追求与环境的艰辛。
- “照我量才分玉尺”:象征着对自己才华的衡量与自我约束。
- “记风檐默坐尽三条,听寒漏”:描绘诗人静坐思考的情景,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 “泪尽不知歌舞席,心灰直到文昌宿”: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情感深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九枝银蜡”象征微弱的知识光芒。
- 对仗:如“泪尽不知歌舞席,心灰直到文昌宿”,展现出诗句的工整与对称。
- 拟人:寒漏声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无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求学的艰辛与孤独,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失落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卷:知识的象征,代表着学习的过程。
- 青灯:求学的艰辛与孤独,象征着追求真理的光明。
- 银蜡:微弱的希望与努力的象征,在黑暗中渴望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卷青灯”中的“黄卷”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画卷
- C. 诗歌
- D. 照片
-
诗中提到“九枝银蜡”,它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微弱的光亮与希望
- C. 权力
- D. 友谊
-
“心灰直到文昌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无奈
- C. 兴奋
-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此诗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登高》更多关注时光与人生的流逝,而《满江红》则专注于学业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