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3:38: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二
作者:陈维崧 〔清代〕
父念儿耶,珠泪迸溪流同涨。屈指算四时作客,三秋抱恙。山左未寻周栎下,广陵且觅王贻上。乍榴花时节载愁还,堪谁饷。弱女嫁,罗衣漾。诸弟隔,羁鸿唱。又匆匆去买,高邮雪酿。寒夜才归阳羡棹,灯前拟试金焦杖。向泉台泣数一年间,飘零状。
白话文翻译:
父亲是否思念儿子呢?泪水如溪水般涌出。数算这四季我作为客人,三秋时节我感到忧伤。山的那边,还未去寻找周栎的遗迹,广陵的地方也在寻找王贻的踪影。正值榴花盛开的季节,愁绪依然难以消散,谁来为我送去慰藉?弱女子出嫁,轻薄的衣衫随风飘荡。兄弟们相隔千里,像孤雁在哀鸣。又匆匆去买高邮的雪酒。寒冷的夜晚才刚回到阳羡,准备在灯下试试金焦杖。向泉台前哭泣已整整一年,心中感到飘零的无奈。
注释:
- 珠泪:指泪水,形容泪水如同珠子般滴落。
- 屈指算:用手指算数,表示计算时间的流逝。
- 广陵:指古代的江南地区,代表美好风景与人文。
- 榴花:指石榴花,象征着繁荣与美好。
- 高邮雪酿:高邮是地名,雪酿酒是一种优质的酒,象征着美好的饮品。
典故解析:
- 周栎和王贻:均为古代文人,代表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追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羁鸿:孤雁,象征着离散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以其婉约清丽的风格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离愁别绪,表现出深刻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身处离乡的情境中,充满了对家庭、友情的思念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二》展现了陈维崧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通过“父念儿耶,珠泪迸溪流同涨”一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中,既有对父亲的思念,也映射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奈。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四季轮回中的漂泊,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诗中多次提到的自然意象,如“榴花”、“雪酿”,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弱女嫁,罗衣漾”中,诗人进一步展现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无情与无奈。结尾处的“向泉台泣数一年间,飘零状”,则是对自己过往岁月的深刻反思,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家庭、友情的深情怀念,反映了人们在生活变迁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思念,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父念儿耶,珠泪迸溪流同涨: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思念,泪水如同溪水一般汹涌而出,情感的强烈。
- 屈指算四时作客,三秋抱恙:通过手指计算时间,表现出诗人身为客人的孤独感,三秋时节的病痛暗示着生活的艰难。
- 山左未寻周栎下,广陵且觅王贻上:在山的那一边未能找到周栎的遗迹,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追寻。
- 乍榴花时节载愁还,堪谁饷:在榴花盛开的季节,愁绪仍然难以消散,表达了对他人的渴望与期盼。
- 弱女嫁,罗衣漾:描述女子出嫁时轻薄衣衫的飘荡,象征着人生的变迁与无奈。
- 诸弟隔,羁鸿唱:兄弟间的距离如孤雁般呜咽,表现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 又匆匆去买,高邮雪酿:匆忙去购买高邮的酒,反映出生活的忙碌与追寻。
- 寒夜才归阳羡棹,灯前拟试金焦杖:在寒冷的夜晚归来,准备在灯下试金焦杖,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向泉台泣数一年间,飘零状:在泉台前哭泣了一年,感受到人生的飘零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珠泪”比喻眼泪,形象生动。
- 对仗:如“乍榴花时节载愁还,堪谁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泪:象征着思念与痛苦。
- 榴花:象征着繁荣与美好,但在诗中却与愁苦相伴。
- 羁鸿:象征着孤独与离散。
- 金焦杖:象征着生活的沉重和对未来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珠泪”指的是什么?
- A. 明珠
- B. 泪水
- C. 珠宝
- 答案:B
-
诗人对谁的思念贯穿全诗?
- A. 兄弟
- B. 父亲
- C. 朋友
- 答案:B
-
“弱女嫁,罗衣漾”中“罗衣”象征什么?
- A. 轻盈无奈
- B. 婚嫁的喜悦
- C. 贵族的衣服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感慨,但更多地体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腻。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则更加洒脱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