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之静九日画玉冠菊见寄,病中书此》

时间: 2025-01-23 22:03:50

玉冠如雪。

秋色浑清绝。

一夜西风人瘦,又偏是,重阳节。

卷帘谁共说。

候虫声已咽。

还算多情梁燕,呢喃语,当窗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天晓角·之静九日画玉冠菊见寄,病中书此
作者:黄松鹤

玉冠如雪。秋色浑清绝。
一夜西风人瘦,又偏是,重阳节。
卷帘谁共说。候虫声已咽。
还算多情梁燕,呢喃语,当窗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如同雪一样洁白的玉冠菊,秋天的景色清幽绝美。
一夜的西风吹来,我的身子瘦弱,偏偏今天是重阳节。
卷起窗帘,谁能和我一起谈论呢?虫鸣的声音已经消失。
不过还算多情的梁燕在窗边轻声细语,与窗外的明月相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冠:指玉冠菊,花如玉般洁白。
  • 浑清绝:形容秋天的景色清幽、绝美。
  • 西风: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凋零。
  • 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庆祝在农历九月九日,常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卷帘:拉起窗帘,意指心情的孤独。
  • 候虫声:等待虫鸣,寓意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源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提及,重阳节常与登高、赏菊相关。
  • 梁燕:指燕子,寓意春天的到来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松鹤,近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病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和重阳节的思考,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霜天晓角》充满了秋天的清冷与孤独,诗人通过对玉冠菊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诗的开头“玉冠如雪”,用优美的比喻引入,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接着,诗人以“秋色浑清绝”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绝美,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

“重阳节”的提及,则使整个诗歌有了时间的维度,重阳作为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思念,但在病中写作的诗人却感受到无尽的孤独。诗中的“卷帘谁共说”,表达了对陪伴的渴望,渗透出一种无奈与凄凉。

最后两句“还算多情梁燕,呢喃语,当窗月”,则用燕子和明月来寄托情感,象征着对生命和爱情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将自然与情感巧妙结合,既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也流露出生命无常的哀愁,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冠如雪:比喻玉冠菊的洁白与清新,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2. 秋色浑清绝:描绘秋季的宁静和绝美,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3. 一夜西风人瘦:西风的侵袭使人感到凋零,暗示诗人的身体虚弱。
  4. 又偏是,重阳节:重阳节的到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5. 卷帘谁共说:表达出对交流和陪伴的渴望。
  6. 候虫声已咽:虫声的沉寂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7. 还算多情梁燕:燕子的呢喃声给诗人带来了微弱的情感慰藉。
  8. 当窗月:月光映照,象征着静谧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冠如雪”,将玉冠菊比作雪,突出清丽之美。
  • 拟人:如“候虫声已咽”,虫声被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形成了优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透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情感与陪伴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冠菊:象征纯洁,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西风:象征着凋零和伤感,传达出时光的无情。
  • 重阳节:代表着团圆与思念,反映了人们对亲情的渴望。
  • 梁燕:象征着春天与爱情,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玉冠如雪”中的“玉冠”指什么? A. 玉器
    B. 玉冠菊
    C. 玉石

  2.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赏月
    B. 登高、赏菊
    C. 祭祖

  3. 诗中“卷帘谁共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夜思》与黄松鹤的《霜天晓角》,两者都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李白更侧重于思乡情,而黄松鹤则强调对季节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黄松鹤研究》
  • 《诗词艺术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