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三 金山》
时间: 2025-01-27 03:24: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三 金山
作者: 吴绮 〔清代〕
一点青青,是娲后补残余石。
向此处洪流独砥,巍然千尺。
纵步欲凌鹰隼背,蟠根直下蛟龙宅。
问当年留带旧风流,空陈迹。
山两岸,分南北。
水一派,流今昔。
把天风海月,尽教收拾。
孤磬声摇残照紫,
乱帆影挂秋云碧。
上危楼极目送归鸿,
吹横笛。
白话文翻译
这一点青青的石头,是女娲用来补天的残余。
在这里,滔滔洪流将其独自矗立,巍峨高耸。
纵然步履欲轻盈地凌驾于鹰隼之上,
其根却深深扎根在蛟龙的栖息地。
问起往年留下的风流韵事,
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痕迹。
山的两岸,分为南北,
水流一派,贯穿着古今。
把天上的风和海上的月亮,
都聚集到一起。
孤独的磬声摇曳着残照的紫色光辉,
纷乱的帆影挂在秋天的云朵上。
登上危楼,极目远望送走归鸿,
轻声吹奏着横笛。
注释
- 娲后:指女娲,传说中的创世女神。
- 砥:磨砺、锻炼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屹立不倒。
- 蟠:盘绕、蜿蜒,指其根部深厚。
- 留带:留下的遗留下来的,指风流韵事。
- 孤磬声:孤独的磬声,指清脆的乐声。
- 危楼:高耸的楼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绮,生活于清代,是一位较为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风多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细致的自然描写,常常结合个人的感受与历史的回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吴绮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展现了金山的雄伟与历史的沧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吴绮的《满江红 其三 金山》是一首情感深邃且意象丰富的诗作。全诗开篇以“娲后补残余石”引入,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历史感。女娲补天的传说为诗增添了一层文化厚度,石头的坚韧与洪流的冲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接着,诗人通过“纵步欲凌鹰隼背,蟠根直下蛟龙宅”描绘了金山的巍峨与深厚,表达了对这座山的崇敬之情。此处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历史的反思,“问当年留带旧风流,空陈迹”,在回忆中隐含着对过往的惋惜。
最后,“孤磬声摇残照紫,乱帆影挂秋云碧”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情感的流转。整首诗在雄浑与细腻之间游走,展现了吴绮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句:点出金山的独特地位,象征着坚韧。
- 第二句:描绘金山的巍峨,与洪流形成对比,突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
- 第三句:象征着人类对于自然的渺小与向往。
- 第四句:感慨历史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 第五句:描绘山水的分界,反映历史的变迁。
- 第六句:表现自然景色的流动与变化。
- 第七句: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掌控与归属感。
- 第八句:展现孤独的美感与自然的和谐。
- 第九句:通过景色的描绘传达思乡情绪。
- 第十句:最后以音乐的形式结束,给人以回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鹰隼背”比喻高远的志向。
- 对仗:例如“山两岸,分南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孤磬声摇”,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山:象征坚韧与巍峨。
- 洪流: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孤磬声:象征孤独与思考。
- 归鸿:代表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娲后补残余石”中的“娲后”指的是哪个神话角色?
- A. 盘古
- B. 女娲
- C. 伏羲
- D. 姜子牙
-
诗中描绘的金山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
- B. 坚韧
- C. 诗意
- D. 繁华
-
诗中提到的“孤磬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安宁
答案:
- B. 女娲
- B. 坚韧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望庐山瀑布》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吴绮的《满江红》与李白的《庐山谣》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吴绮更加强调历史的沉淀与人事的变迁,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即兴抒发。两者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绮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