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时间: 2025-02-04 16:31:19

裛尘朝雨细,透竹夕阳明。

鸟雀知春去,牛羊散晚晴。

官闲端欲老,谋拙漫无成。

堂下清溪水,三逢苹芷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晴 张耒 〔宋代〕

裛尘朝雨细,透竹夕阳明。 鸟雀知春去,牛羊散晚晴。 官闲端欲老,谋拙漫无成。 堂下清溪水,三逢苹芷生。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细雨轻轻地洗净了尘埃,夕阳的光芒透过竹林显得格外明亮。 鸟雀似乎知道春天已经过去,牛羊在晚晴中自由散漫。 官职闲散,我几乎想要老去,计谋笨拙,一事无成。 堂下的清溪水中,三次遇见了苹芷的生长。

注释:

  • 裛尘:轻轻地洗净尘埃。
  • 透竹:阳光透过竹林。
  • 晚晴:傍晚时分的晴朗天气。
  • 官闲:官职闲散。
  • 谋拙:计谋笨拙。
  • 苹芷:水生植物,苹和芷的合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美的追求。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官场生涯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慨。通过对细雨、夕阳、鸟雀、牛羊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通过“裛尘朝雨细,透竹夕阳明”的描绘,展现了雨后的清新和夕阳的温暖。诗中的“鸟雀知春去,牛羊散晚晴”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了鸟雀和牛羊以情感,暗示了春天的离去和傍晚的宁静。后两句“官闲端欲老,谋拙漫无成”则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裛尘朝雨细,透竹夕阳明。

    • 这句描绘了清晨细雨洗净尘埃,夕阳透过竹林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氛围。
  2. 鸟雀知春去,牛羊散晚晴。

    • 这句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鸟雀似乎知道春天已去,牛羊在晚晴中自由散漫的情景,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傍晚的宁静。
  3. 官闲端欲老,谋拙漫无成。

    • 这句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无奈,表达了想要老去和计谋笨拙、一事无成的感慨。
  4. 堂下清溪水,三逢苹芷生。

    • 这句描绘了堂下清溪水中苹芷的生长,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鸟雀知春去”,赋予了鸟雀以情感,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如“裛尘朝雨细,透竹夕阳明”,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和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裛尘:轻轻地洗净尘埃,象征清新。
  • 透竹:阳光透过竹林,象征明亮。
  • 晚晴:傍晚时分的晴朗天气,象征宁静。
  • 苹芷:水生植物,象征自然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裛尘朝雨细”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清晨细雨洗净尘埃 B. 傍晚细雨洗净尘埃 C. 清晨阳光透过竹林 D. 傍晚阳光透过竹林

  2. 诗中的“鸟雀知春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官闲端欲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生涯的无奈 B. 对自然美的欣赏 C. 对春天的留恋 D. 对傍晚的宁静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晚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无奈,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