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州署》

时间: 2025-01-11 09:50:50

急篙投入潇川去,汩汩迎来舞壑蛇,路转千山见城郭。

到争四日隔年华,当门树色垂青幄,彻夜滩声涌白沙。

喜有乡人三数辈,不教岑寂向天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急篙投入潇川去,
汩汩迎来舞壑蛇。
路转千山见城郭,
到争四日隔年华。
当门树色垂青幄,
彻夜滩声涌白沙。
喜有乡人三数辈,
不教岑寂向天涯。

白话文翻译:

急急地划动竹篙,驶向潇水河,
潇水河的水流汩汩,仿佛在迎接舞动的壑蛇。
转过千山,终于看到城郭,
四天的旅程仿佛隔了整整一年。
在门前,树影垂落,遮住了青色的帐篷,
彻夜的滩声,伴着白沙的涌动。
高兴的是,有三位乡亲相聚,
不让孤寂的心情向天涯漂泊。

注释:

  • 急篙:急急划动的竹篙,指快速划船的动作。
  • 潇川:指潇水河,流淌的河流。
  • 舞壑蛇:比喻水流的形状,像舞动的蛇,生动形象。
  • 城郭:城池和城墙,泛指城镇。
  • 年华:年岁,时间。
  • 青幄:绿色的帐篷,象征着春天或生机。
  • 滩声:水流拍打沙滩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铮,清代诗人,生于江南,生活在山水秀丽的环境中,受到自然的熏陶,诗风清新洒脱,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至道州署》创作于作者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在潇水河边的所见所感。诗中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至道州署》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乡情的诗,诗人在潇水河边划船的画面中融合了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通过“急篙”和“汩汩”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水流的动态,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接着“路转千山见城郭”则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表现出诗人旅途的艰辛与期待,似乎在说,经过千山万水,终于可以见到熟悉的地方。

“到争四日隔年华”一句,流露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四天的旅程仿佛让人感觉是漫长的岁月,展现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通过“喜有乡人三数辈”来突出人情的温暖,表明即使在外地,依然有乡音乡情的陪伴,不会感到孤寂,使整首诗充满了亲切感和温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急篙投入潇川去:描写诗人划船的动作,急切而有力,展现了他对旅途的期待。
  • 汩汩迎来舞壑蛇:水流声如舞动的蛇,生动地体现了自然的灵动。
  • 路转千山见城郭:经过重重山峦,终于看到了城镇,表现了长途跋涉的艰辛。
  • 到争四日隔年华:四天的旅途让人感觉如隔一年,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 当门树色垂青幄:门前树影摇曳,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 彻夜滩声涌白沙:夜晚的滩声与白沙的涌动,传达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喜有乡人三数辈:诗人欣喜地与乡亲相聚,体现出人际间的温暖。
  • 不教岑寂向天涯:不让孤独感影响自己,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舞壑蛇”,通过比喻使水流生动形象。
  • 对仗:如“急篙”和“汩汩”,形成优美的音韵。
  • 拟人:将水流描绘成有生命的存在,使诗句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潇川:象征自然的清丽和诗人内心的归属感。
  • 舞壑蛇:象征水流的灵动,反映了自然的生机。
  • 青幄:象征生活的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急篙投入潇川去”意为: A. 悠闲划船
    B. 快速划船
    C. 不划船
    D. 静静观水

  2. “当门树色垂青幄”中的“青幄”象征: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汪铮的《至道州署》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写了自然景色,但汪铮更强调人情与乡愁,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孤寂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