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有怀故人》

时间: 2025-01-11 10:58:24

羁步局重城,流观狭四野。

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

天际望不极,延伫一潇洒。

落叶归故根,山云满楸郤。

无情尚有适,何以慰离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山有怀故人
常伦 〔明代〕
羁步局重城,流观狭四野。
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
天际望不极,延伫一潇洒。
落叶归故根,山云满楸郤。
无情尚有适,何以慰离者。

白话文翻译

我在重重的城墙中徘徊,四周的视野狭窄而孤独。
高高的西山在远方显现,乡愁在心中倾泻而出。
望向天际,目光无法触及尽头,凝视着,心中潇洒自在。
落叶归根,山云环绕着古老的树木。
即使无情的世界还存在着某种适应,
我又该如何来安慰那些离去的人呢?

注释

  • 羁步:羁留的步伐,形容被困于某地,不得自如行走。
  • 局重城:重重的城墙,指城市的重围,表示心中的压抑。
  • 流观狭四野:流动的目光在狭小的四方天地间游览,表达视野受限的感觉。
  • 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延伫:延长停留,指目光的凝视。
  • 落叶归故根:落叶归根,象征着对故土的思念与归属感。
  • 无情尚有适:即使这个世界无情,但依然有适应之处,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常伦,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其作品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常伦的诗风朴实自然,常用清新典雅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常伦身处异乡时写成,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明代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常让他对故乡与故人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诗歌鉴赏

《望山有怀故人》是一首充满乡愁与离别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羁步局重城,流观狭四野”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感,重重城墙的压迫感和狭窄视野的无奈,让人感受到一种被困的窘迫。而“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则将思念之情直白地表达出来,西山的高耸似乎是故乡的象征,诗人内心深处对故土的向往油然而生。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把目光投向远方的天际,表达出一种无尽的思索与期待。落叶归根的意象则是对故乡的归属感深刻的体现,暗示着生死离别,最终归于故土的哲理。然而,最后一句“无情尚有适,何以慰离者”则是一种无奈的反思,尽管世界无情,仍需适应,但这种适应又如何安慰离去的故人呢?这样的情感交织,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羁步局重城”:表达被困于城中的无奈和孤独。
  2. “流观狭四野”:视觉上受到限制,内心也感到孤独。
  3. “高高见西山”:西山象征故乡,思念之情由此而生。
  4. “乡愁冀倾写”:乡愁如水倾泻,难以自已。
  5. “天际望不极”:望向远方,思绪无法尽头,体现一种渴望与思念。
  6. “延伫一潇洒”:尽管忧伤,仍希望保持潇洒的态度。
  7. “落叶归故根”:强调对故土的归属感,落叶比喻人,暗含生离死别。
  8. “山云满楸郤”:山中的云彩环绕古树,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
  9. “无情尚有适”:即使世界无情,仍需适应生活。
  10. “何以慰离者”:表达对离去故人的忧虑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叶”比作离去的人,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羁步局重城,流观狭四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的情感结合,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围绕着乡愁与离别,反映了对故土的深刻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故乡,代表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落叶:象征人生与归属感,暗示生命的轮回。
  • 山云: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体现一种归属与安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羁步局重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自由自在
    B. 被困与孤独
    C. 欢快与喜悦

  2. “落叶归故根”中的“故根”指的是什么?
    A. 别的地方
    B. 故乡
    C. 朋友

  3. 诗的最后一句“何以慰离者”体现了诗人对离去故人的怎样的感情?
    A. 无情
    B. 关怀与无奈
    C. 忘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思乡情感。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现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常伦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关注社会动荡对个体的影响,而常伦则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常伦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