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性珠莹彻禅天月》

时间: 2025-02-04 15:31:29

性珠莹彻禅天月,三界流光。

四海呈祥。

气会神交降玉霜。

灵芽匀渍金花绽,透体清香。

麝喷明堂。

历劫宗风道化昌。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采桑子·性珠莹彻禅天月

作者: 王吉昌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性珠莹彻禅天月,三界流光。
四海呈祥。气会神交降玉霜。
灵芽匀渍金花绽,透体清香。
麝喷明堂。历劫宗风道化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明透彻、充满灵气的境界。性珠的光辉洒落在禅天的月光之中,三界的光辉交相辉映,四海呈现出祥和的气象。气与神灵交汇,降下如玉霜般的灵气。灵芽均匀地浸润,金色的花朵绽放,散发出清新的香气。麝香喷洒在明堂之中,历经劫难的宗教风气在道教的滋养下重新兴盛。

注释:

  • 性珠:指内心的明净与灵性,象征智慧与觉悟。
  • 莹彻:光亮透彻,形容清澈明亮的状态。
  • 禅天月:指禅宗的境界与明月的清辉,象征心灵的宁静。
  • 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代表世俗的三重空间。
  • 四海呈祥:四方海域都呈现出吉祥的景象。
  • 玉霜:象征着纯净、柔和的气息。
  • 灵芽:指内在的灵性与生机。
  • 麝喷明堂:麝香在明堂中喷洒,象征着清雅与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吉昌是元代著名的诗人、词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禅意和哲理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文化相对开明的时期,禅宗思想影响深远。王吉昌在诗中表达了对内心灵性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采桑子》以清新典雅的风格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灵性世界的向往。开头的“性珠莹彻禅天月”通过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心灵的明亮与清澈,暗示着内在智慧的启示。而“三界流光,四海呈祥”则展现出一种普遍的祥和,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

诗中“气会神交降玉霜”一句,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既展现出灵气的降临,也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深厚关系。接下来的“灵芽匀渍金花绽”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生命的绽放和灵性的滋养,突显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氛围。

最后,诗的结尾“历劫宗风道化昌”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经历风雨后宗教和道德的复兴,反映出诗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性珠莹彻禅天月:内心的明亮如同月光,照亮禅宗的境界,象征着智慧的启迪。
  2. 三界流光:三重空间中流动着光辉,表明宇宙的和谐与美丽。
  3. 四海呈祥:四面八方都呈现出吉祥的气象,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4. 气会神交降玉霜:气息与神灵交融,降临如玉霜一般的灵气,暗示着神秘力量的存在。
  5. 灵芽匀渍金花绽:灵性如同新芽,均匀滋润,金色的花朵绽放,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6. 透体清香:清香透过身体,传达出一种内在的纯净。
  7. 麝喷明堂:麝香在明堂中喷洒,暗示着高雅的氛围与精神的升华。
  8. 历劫宗风道化昌:经历困境后,宗教文化复兴,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性珠”比喻内心的智慧;“玉霜”比喻灵气的纯净。
  • 拟人:气与神灵交汇,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灵性世界的探寻,突显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性珠:象征智慧与觉悟。
  • :象征宁静与清明。
  • 灵芽:代表生机与希望。
  • 麝香:象征高洁与优雅。

这些意象不仅在表面上描述了自然与灵性,还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性珠”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2. “历劫宗风道化昌”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对宗教的否定
    • B. 对宗教复兴的期待
    • C. 对世俗的追求

答案:

  1. B. 智慧
  2. B. 对宗教复兴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王吉昌的《采桑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但王吉昌更注重灵性与哲理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突出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参考资料:

  1. 《元代诗词选》
  2. 《王吉昌研究》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