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园春 元夕雨止,仍不见月》
时间: 2025-01-26 02:00: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园春 元夕雨止,仍不见月
作者: 汪东 〔清代〕
素娥初沐。仍风鬟乱裹,未忺妆束。
却恨开筵,费今宵镫烛。
霓裳舞曲。忍孤负众仙芳躅。
绣枕新啼,银屏旧影,西楼人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夜色渐浓,素月初升,却因刚刚止雨,月光依旧难见。
头发随风飘乱,妆容尚未完全打理,心中不免怨恨盛筵已开,今夜的烛光被白白浪费。
霓裳舞曲奏起,怎能辜负众仙子如花般的芳华?
绣枕上新泪悄然流下,银屏上旧影依稀可见,独自坐在西楼的人,心中满是惆怅。
注释
字词注释:
- 素娥:指月亮,传说中的嫦娥。
- 鬟:发髻。
- 忺妆:妆容未完全打理。
- 开筵:设宴。
- 镫烛:指灯烛。
- 霓裳舞曲:一种华丽的舞曲,常用于宴会。
- 仙芳躅:仙女的芳踪。
- 绣枕:绣有花纹的枕头,象征思念与情感。
- 银屏:古代屏风,通常用于遮挡,具有装饰作用。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传说中嫦娥因吞食了不死药而飞向月亮,成为月宫的仙子。
- 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的舞曲,常与仙女形象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及爱情情感,风格细腻而感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佳节,正值春雨过后,诗人在此时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人气息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锦园春 元夕雨止,仍不见月》通过描绘元宵夜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开头以“素娥初沐”引入月亮,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但随着“仍不见月”的设定,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
“风鬟乱裹,未忺妆束”展现了诗人对美丽的追求,然而现实的局限让他感到无奈,特别是“费今宵镫烛”的自责,揭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随后,“霓裳舞曲”与“仙芳躅”则通过美妙的舞曲与仙女的芳踪,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最后两句“绣枕新啼,银屏旧影”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坐在西楼,满怀惆怅,回忆过去的美好,仿佛在诉说一种失落的爱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波动的夜晚,令人心醉神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素娥初沐:引入月亮,暗示月亮刚刚升起,美丽的夜晚即将开始。
- 仍风鬟乱裹,未忺妆束:描绘女子的妆容尚未完成,显示出一种急促与期待。
- 却恨开筵,费今宵镫烛:表现对时间的无奈与怨恨,盛宴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霓裳舞曲:引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众多仙女的敬仰。
- 绣枕新啼,银屏旧影:喻示过去的回忆与现在的孤独,意境深远。
- 西楼人独:结尾强调孤独,深化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素娥”,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绣枕新啼,银屏旧影”,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夜晚与情感结合,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佳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孤独的感慨以及对爱情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素娥:象征美丽与纯洁的月亮。
- 霓裳:代表高雅、华美的舞曲,象征着美好与欢乐。
- 绣枕: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银屏:古代的装饰,代表着回忆与过往的影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素娥”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明亮的星星
- B. 月亮
- C. 太阳
- D. 云彩
-
诗中提到的“霓裳舞曲”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孤独
- B. 喜悦与美好
- C. 悲伤
- D. 思念
-
诗的最后一句“西楼人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与惆怅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孤独。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描绘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锦园春》:两个作品都涉及到月亮,但《静夜思》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锦园春》则融合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求与对孤独的感受,情感更加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