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园春渡》

时间: 2025-01-11 08:05:39

一湖春水碧如油,无限风光眼底收。

七十二峰何处是,子规声里到鼋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园春渡
作者: 芮麟 〔近代〕

一湖春水碧如油,无限风光眼底收。
七十二峰何处是,子规声里到鼋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湖春水碧绿如油,眼前尽是无尽的美丽风光。七十二座山峰不知身在何处,只有子规的鸣叫声传来,仿佛来到了鼋头(鼋头山)。

注释:

  • 碧如油:形容湖水清澈而碧绿,像涂抹的油一样光滑。
  • 无限风光: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广阔。
  • 七十二峰:指的是某个特定地区的众多山峰,这里具体指代不明,寓意丰富的自然景观。
  • 子规:指杜鹃鸟,古人常以其声为春天的象征。
  • 鼋头:指鼋头山,是一个特定的地名,可能是诗人所游览的地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芮麟,近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游历于湖边,感受到春水的清澈与自然的美丽,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诗歌鉴赏:

《锦园春渡》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春水与山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头一句“一湖春水碧如油”,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湖水的清澈,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自然环境中。接下来“无限风光眼底收”则展现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仿佛这一切都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而“七十二峰何处是”则引发了对自然的思考,虽然风光无限,但具体的山峰却难以一一辨认,似乎在暗示大自然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最后一句“子规声里到鼋头”,以子规的鸣叫声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春天的生动气氛,带有几分惆怅与思乡之情。整首诗简练而意蕴深远,使人不仅感受到春日的美丽,更引发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湖春水碧如油”:描绘湖水的清澈,使用比喻增强视觉效果。
    • “无限风光眼底收”: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陶醉。
    • “七十二峰何处是”:提出问题,暗示自然景观的复杂与多样。
    • “子规声里到鼋头”:通过声音引入地点,形成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增强诗的层次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碧如油”形象地展现了湖水的色泽。
    • 反问:“何处是”引发读者思考。
    • 对仗:“无限风光”与“七十二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自然的感悟,同时隐含了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湖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气息。
  • 山峰:代表自然的雄伟与不可测度。
  • 子规:春天的使者,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怀念。
  • 鼋头:具体的地名,增加了诗的真实感与亲切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湖春水碧如油”中“碧如油”是指什么?

    • A. 湖水清澈
    • B. 湖水浑浊
    • C. 湖水冰冷
  2. 诗中的“子规”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麻雀
    • B. 杜鹃
    • C. 黄鹂
  3. “七十二峰”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雄伟
    • B. 人类的渺小
    • C. 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可以对比《锦园春渡》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闲适的生活态度,而芮麟则表现了对春天的热情与生机。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现代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及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