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帐春》
时间: 2025-01-23 20:1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莺诧疏枝,蝶迷飞絮。况又值连朝风雨。倩多情,还借问,问春归甚处。落红谁主。渐损芳悰,顿牵离绪。越消瘦越难分付。碧云重,幽梦冷,怅哀弦自抚。断肠偷诉。
白话文翻译
黄莺在稀疏的树枝上惊诧地鸣叫,蝴蝶在飞舞的柳絮中迷失了方向。更何况现在正值连绵的风雨,情思缠绵,不由得想要询问,春天究竟归来何处?那落下的花瓣又由谁来主宰呢?随着花香渐渐减弱,心中的离愁愈发沉重。越是消瘦,越难以倾诉心中的情感。碧蓝的云层厚重,幽幽的梦境冷清,心中的哀怨自然而然地在琴弦上轻轻抚摸,悄然诉说着断肠的情思。
注释
- 莺:黄莺,一种鸟,春天时常鸣叫,象征春天的到来。
- 疏枝:稀疏的树枝,寓意春天来临时的树木状态。
- 蝶:蝴蝶,象征美丽和爱情,飞絮指的是飘荡的柳絮。
- 连朝风雨:连续几天的风雨,暗示春天的多变和无常。
- 倩多情:形容多情的人,借问即请求询问。
- 落红:落下的花瓣,象征凋零的春华。
- 芳悰:芳香的花朵,逐渐消逝的美好情感。
- 碧云重:厚重的蓝天,象征沉重的心情。
- 幽梦冷:冷清的梦境,表达孤寂和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荣法(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创作,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袁荣法的诗风兼具细腻与豪放,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锦帐春》创作于春雨季节,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离愁别绪的感慨。春天的美丽与易逝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锦帐春》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古诗,诗人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逝去美好的追忆。开篇以“莺诧疏枝,蝶迷飞絮”引入,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莺鸣和蝶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紧接着“况又值连朝风雨”,则转入对春天不定性的感慨,突显了春天的无常。
接下来,诗人以“倩多情,还借问,问春归甚处”表达了对春天归来的期盼与不安,情感逐渐深化。落红、芳悰、离绪等意象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在春天即将离去时的忧伤和惆怅。尤其“越消瘦越难分付”,更是道出了内心的苦楚与无奈,情感愈加沉重。
最后,诗人以“碧云重,幽梦冷”总结心境,表现出孤独与失落,琴弦轻抚,似乎在诉说着无法言说的心事,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在自然景物与人内心情感的交织中,营造了一种忧伤而美丽的氛围,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诧疏枝:黄莺在稀疏的树枝上惊讶地鸣叫,象征春天的活力。
- 蝶迷飞絮:蝴蝶在飘飞的柳絮中迷失,暗示春天的多变。
- 况又值连朝风雨:正值连续的风雨,体现春天的不稳定性。
- 倩多情,还借问:多情的人借此询问,表现对春的思念。
- 问春归甚处:询问春天何时归来,显示出对春的渴望。
- 落红谁主:落下的花瓣由谁来主宰,感叹春华已逝。
- 渐损芳悰:花香逐渐减少,象征美好的情感消逝。
- 顿牵离绪:心中的离愁愈发明显,表达内心的苦痛。
- 越消瘦越难分付:情感愈发沉重,难以倾诉,显示心灵的孤独。
- 碧云重,幽梦冷:厚重的云层和冷清的梦境,传达内心的孤寂。
- 怅哀弦自抚:哀怨的琴弦轻抚,象征无法倾诉的心声。
- 断肠偷诉:以隐秘的方式诉说内心的断肠之痛。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莺诧”、“蝶迷”,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碧云重,幽梦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以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如“落红”象征逝去的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逝去美好的惋惜,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莺:象征春天与生机。
- 蝶:代表爱情与美好。
- 落红:暗示生命的消逝与无常。
- 碧云:象征沉重的心情。
- 幽梦:代表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莺”与“蝶”的形象分别象征什么? A. 春天与美好
B. 秋天与忧伤
C. 夏天与希望
D. 冬天与孤寂 -
“落红”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逝去的美好
C. 暴风雨
D. 繁荣 -
“越消瘦越难分付”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高兴
B. 无奈与孤独
C. 希望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袁荣法的《锦帐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袁荣法更侧重于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对爱情的思念。两者情感基调虽有不同,但都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