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 送雷彦正西还,时授恩州卒》
时间: 2025-01-11 09:59:4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摸鱼子 送雷彦正西还,时授恩州卒
作者: 王恽 〔元代〕
原文展示:
望都门满山晴雪,葱葱君又西去。
当时汉将征西幕,气压瘴江烟雨。
还自许。尽虎穴雄深,万里班超举。
燕台再过。甚牢落高情,霜风偃薄,似貂裘土。
弦歌事正尔邯郸故步。功名从此轩翥。
一麾回首甘陵树,千室正歌来暮。
须记取。拊麾外催科,未阳城古。
征鞍莫驻。趁渭北春天,升堂拜慰,捧檄为亲舞。
白话文翻译:
望都门外,山上满是晴雪,葱郁的树木中你又要向西去。
当年汉朝的将领们在这里征战西域,气候湿热,烟雾弥漫。
你自己也曾豪情壮志,愿意深入虎穴,像班超那样奋勇前行。
燕台再一次经过这里,情怀依旧高涨,霜风中感觉寒冷,仿佛裘皮的温暖已不再。
歌声和乐器依旧在邯郸的旧地回响,功名从此高飞。
回头一望甘陵的树木,千家万户此时正迎来黄昏的歌唱。
你要记住这一切,赶紧出发去催促前行,不要在未阳城停留。
不要停下征鞍,趁着渭北的春天,登上高堂,拜慰亲友,捧着文书为亲人欢舞。
注释:
- 望都门:古代城门名,指望都的城门。
- 气压瘴江烟雨:指湿热的气候和瘴气,说明环境艰苦。
- 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 班超:汉代著名将领,曾征西域,意指勇敢和壮志。
- 燕台:指燕地,古代的一个地名,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甘陵:地名,回首时看到的树木。
- 未阳城:古地名,表示征途中的某个地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生于南宋末年,精通诗词,受当时文人风气影响,作品多表现对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王恽送别友人雷彦正西去恩州,反映了他对友人的不舍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表达了豪情壮志与人间离别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摸鱼子》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人情味的诗作。诗人在送别友人时,借景抒情,展现了对故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开篇“望都门满山晴雪”,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冬日画面,似乎为即将离别的场景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视野从美丽的自然景色转向历史的回忆,提到汉将班超,表明了自己对英雄人物的向往与崇拜。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送别之作,更是对历史的缅怀与反思。诗人通过"霜风偃薄,似貂裘土"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似乎在告诉读者,人生短暂,英雄已去,唯有记取过往。最后“趁渭北春天”的一句,则是对未来的期许,期待在春天的温暖里重聚。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都门满山晴雪:描绘出冬日的宁静与美丽。
- 葱葱君又西去:表明送别的对象即将离去,情感自然流露。
- 当时汉将征西幕:引入历史典故,增添厚重感。
- 气压瘴江烟雨:暗示环境的恶劣,英雄的艰苦。
- 尽虎穴雄深:强调出征的勇气与豪情。
- 燕台再过:回忆过去,寄托情感。
- 霜风偃薄:描绘寒冷,象征离别的凄凉。
- 功名从此轩翥:表达对功名的追求与理想。
- 千室正歌来暮:描绘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拊麾外催科:鼓励友人早日出发,展现关心。
- 征鞍莫驻:激励要勇敢前行,不要停留。
- 升堂拜慰:希望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再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霜风偃薄”暗喻凄凉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展现语言的韵律美。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增强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美好,也暗示寒冷与离别。
- 虎穴:象征艰难与挑战,表现出一种勇气。
- 燕台:表示遥远与怀念,传递出思乡之情。
- 霜风:象征离别的凄凉与孤独。
- 春天:代表希望与重聚的机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哪个?
- A. 班超
- B. 曹操
- C. 诸葛亮
- D. 项羽
-
"望都门满山晴雪"中的“晴雪”给人怎样的感觉?
- A. 凄凉
- B. 美丽
- C. 复杂
- D. 寒冷
-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 A. 不屑
- B. 关心
- C. 忽视
- D. 厌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王恽的《摸鱼子》和李白的《送友人》,两者均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但王恽更注重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李白则更突出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