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过垂虹》
时间: 2025-01-11 13:04: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摸鱼子·过垂虹
作者:李彭老〔宋代〕
过垂虹四桥飞雨,沙痕初涨春水。腥波十里吴歈远,绿蔓半萦船尾。连复碎。爱滑卷青绡,香袅冰丝细。山人隽味。笑杜老无情,香羹碧涧,空只赋芹美。归期早,谁似季鹰高致。鲈鱼相伴菰米。红尘如海丘园梦,一叶又秋风起。湘湖外。看采撷芳条际晓随鱼市。旧游漫记。但望里江南,秦鬟贺镜,渺渺隔烟翠。
白话文翻译:
在垂虹桥的四座桥上,飞雨洒落,沙滩的痕迹刚刚被春水淹没。腥味的波浪在十里外,吴地的歌声渐渐传来,绿蔓缠绕在船尾。轻轻地碎裂,似乎在爱怜地卷起青色的绡布,香气袅袅如细细的冰丝。山间的人有独特的风雅,嘲笑杜甫无情,碧涧中的美味羹汤,空有芹菜的美丽。归期渐近,谁能像季鹰那样高雅?鲈鱼与菰米相伴。红尘如海,丘园如梦,秋风再起。湘湖之外,看到早晨在渔市边采撷芳条。旧游的记忆,望向江南,秦家美人的鬟发映着镜子,远远的烟翠朦胧。
注释:
- 过垂虹:指的是经过垂虹桥,垂虹桥是古代的一座桥,寓意美景。
- 吴歈:指的是吴地的歌声,吴地为江南一带。
- 青绡:细腻的丝绸,常用来形容轻柔的东西。
- 季鹰:指的是季子,寓意高洁有志之士。
- 鲈鱼与菰米:鲈鱼是江南水域的名贵鱼类,菰米为水生植物,常用于烹饪。
- 秦鬟:指的是秦地的美女,古代对美人的称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彭老,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见长。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摸鱼子·过垂虹》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摸鱼子·过垂虹》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春景的诗词,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开头几句描绘了飞雨洒落在桥上的景象,沙痕被春水冲刷,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远处传来的吴地歌声,腥波十里,显得既遥远又亲切。绿蔓缠绕在船尾,给人以轻盈之感。
诗中还提到对杜甫的“无情”嘲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归期将至,诗人感慨人生的无常,同时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怀念。最后,诗人用“红尘如海丘园梦”来形容世事的变幻,表现了对梦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整体而言,诗歌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垂虹四桥飞雨:描绘了春雨洒落在桥上的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沙痕初涨春水:沙滩的痕迹被春水淹没,表现出春水的上涨。
- 腥波十里吴歈远:远处的吴地歌声伴随着腥味的波浪,增添了渔乡的气氛。
- 绿蔓半萦船尾:绿蔓缠绕在船尾,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腥波十里”比喻江南水乡的渔歌与波涛,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江南水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雨: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腥波:代表渔乡的生活气息。
- 绿蔓:象征自然的繁茂与生命力。
- 鲈鱼与菰米:代表江南的美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过垂虹》中的“吴歈”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吴地的歌声
- C. 一种花
-
诗中提到的“季鹰”代表什么?
- A. 一种鸟
- B. 高雅的人
- C. 江南的风景
-
“红尘如海丘园梦”中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自然
- B. 俗世的纷扰
- C. 一种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彭老的《过垂虹》与杜甫的《春夜喜雨》都描写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江南水乡的细腻与生活的愉悦,后者则带有更多的忧国忧民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彭老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