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04:05: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五首 其一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柳眼朦胧醒晓烟,
乱头模样不禁怜。
燕来商略垂帘地,
莺语叮咛上笛天。
思往事,画栏前,
玉炉寒阁水沉烟。
小梅残烛红窗雨,
中酒心情又一年。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芽在朦胧的晨雾中苏醒,
那一头乱发的模样让人忍不住怜爱。
燕子来到,商量着在帘子下停留,
黄莺在空中叮咛,声音清脆如笛。
思念往昔,站在画栏前,
玉炉里散发着寒意,水面上烟雾弥漫。
小梅花在红窗前残烛下微微颤动,
酒中品味,心情又度过了一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眼:柳树的新芽,形容刚刚发芽的样子。
- 朦胧:模糊不清。
- 燕来:指燕子归来,春天的象征。
- 商略:商量、讨论。
- 叮咛:轻声细语地提醒或交代。
- 玉炉:古代用来烧香的器具,象征清雅。
- 水沉烟:指水面上弥漫的烟雾。
- 小梅:梅花,象征坚韧和清雅。
典故解析:
- “玉炉寒阁”可见于古代文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常用以描绘清幽的环境,提供思考和创作的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场,因其作品多描写人生的感悟和对岁月的思考,风格清新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借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往昔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流转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歌鉴赏:
李慈铭的《鹧鸪天五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柳眼朦胧醒晓烟”描绘了清晨时分,柳树新芽在晨雾中恍惚而醒,给人以清新而又柔和的感觉。接着“乱头模样不禁怜”则传递出一种温柔的情感,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燕来商略垂帘地,莺语叮咛上笛天”,描绘了春天燕子归来的情景,伴随着莺鸟的歌唱,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和春天的欢快。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最后的“中酒心情又一年”则将思绪回归到个人的情感上,映射出时间的流逝和对往事的追忆,给人以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美景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深思,令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眼朦胧醒晓烟:描写清晨柳芽在晨雾中的模糊状态,传达出一种柔和的自然之美。
- 乱头模样不禁怜:以“乱头”形象化,展现了春天的生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机的怜惜。
- 燕来商略垂帘地:描绘燕子归来的场景,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 莺语叮咛上笛天:黄莺的歌声清脆,似乎在和春天的气息交融。
- 思往事,画栏前: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站在画栏前的沉思。
- 玉炉寒阁水沉烟:营造了一种清幽的环境,象征诗人内心的冷静与思考。
- 小梅残烛红窗雨:描绘小梅在烛光与雨中摇曳的情景,表现了生命的脆弱。
- 中酒心情又一年:通过饮酒表达人生的流逝与思绪,感叹又一年过去。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物拟人化,如“莺语叮咛”赋予鸟类语言和情感。
- 对仗:如“燕来商略”和“莺语叮咛”呈现出工整的对称和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往昔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和美好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生机与春天的到来。
- 燕:春天的使者,象征希望与新生。
- 莺:美好的声音,象征愉悦和快乐的生活。
- 梅:坚韧与清雅,象征纯洁的情感。
- 酒:代表人生的欢愉与忧伤,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眼”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根
B. 柳树的新芽
C. 柳树的叶子
D. 柳树的花 -
诗中“莺语叮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快乐
C. 惆怅
D. 生气 -
诗中提到的“中酒心情又一年”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对酒的喜爱
C. 对春天的向往
D.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慈铭的《鹧鸪天五首 其一》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李白更多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而李慈铭则通过春天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温柔的怀念与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作者:李明
- 《中国古典诗词全集》 - 编辑:王伟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 - 作者: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