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惠茶》

时间: 2025-04-27 07:27:45

山色已惊溪上雷,火前那及两旗开。

采芽几日始能就,碾月一罂初寄来。

以酪为奴名价重,将云比脚味甘回。

更劳谁致中{左氵右霝}水,况复颜生不解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人惠茶
山色已惊溪上雷,
火前那及两旗开。
采芽几日始能就,
碾月一罂初寄来。
以酪为奴名价重,
将云比脚味甘回。
更劳谁致中左氵右霝水,
况复颜生不解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表达了对茶的珍视和对赠茶者的感激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山色与溪水的交响,似乎是喝茶时的环境氛围。第三、四句提到采茶的过程和寄送的茶叶,强调了茶的珍贵。后两句表达了茶的高价和独特的味道,最后一句则流露出对茶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注释:

  • 山色:山的颜色或景色。
  • 惊:惊动,形容山的颜色受到溪水雷声的影响。
  • 采芽:采摘茶芽。
  • 碾月:压制茶叶,像碾磨月亮一样细腻。
  • 以酪为奴:用牛奶来衬托茶的珍贵。
  • 名价重:茶的价值很高。
  • 中左氵右霝水:形容茶水的清澈。
  • 颜生:指颜真卿,古代著名书法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仲明,号香山,宋代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交游时,因友人赠茶而作,反映了当时茶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谢人惠茶》是一首充满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绘的诗作。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茶叶的制作过程,展示了诗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赠茶者的感激之情。前两句“山色已惊溪上雷,火前那及两旗开”以生动的景象开篇,瞬间引入一种自然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茶园之中。随后,诗人细腻地描述了从采摘到制作茶叶的过程,展现了茶的珍贵与独特的文化内涵。

诗中提到“以酪为奴名价重”,不仅强调了茶的高价值,还暗示了茶在当时社会中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和交际的媒介。结尾“更劳谁致中左氵右霝水”,流露出诗人对茶水清澈的欣赏,暗含了对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展现了梅尧臣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文化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色已惊溪上雷:山的颜色在雷声的轰动中变得更加鲜明,暗示自然界的交响与活力。
  2. 火前那及两旗开:在火焰前,茶旗在风中飘扬,展现了茶的冲泡场景。
  3. 采芽几日始能就:采摘茶芽需要经过几天的工夫,强调了茶的珍贵。
  4. 碾月一罂初寄来:新制的茶叶如同装在罐中的月光,细腻而清新。
  5. 以酪为奴名价重:比喻茶的高贵,牛奶搭配茶水,增加了其价值。
  6. 将云比脚味甘回:将云雾与茶水相比较,意在突出茶的甘醇。
  7. 更劳谁致中左氵右霝水:询问谁能带来清澈的茶水,增添了对茶的渴望。
  8. 况复颜生不解杯:提到颜真卿对茶的无知,暗示了茶文化的深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茶比作月光,形象而富有诗意。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将茶赋予灵动的特质,增强了情感的投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茶的珍视和对友谊的感激,同时也反映了茶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象征友谊、文化和生活的细腻与珍贵。
  • 山水: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象征清新与高雅,增强了茶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火前”指的是什么?

    • A. 茶水
    • B. 茶旗
    • C. 茶树
  2. “以酪为奴”意在表达什么?

    • A. 牛奶与茶的搭配
    • B. 牛奶的高价
    • C. 牛奶的珍贵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友情
    • B. 茶文化
    • C. 自然景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茶歌》(陆游):同样描写茶文化。
  • 《饮茶》(苏轼):表现了对茶的热爱与品味。

诗词对比:

  • 《饮茶》(苏轼)与《谢人惠茶》都描绘了茶的文化与情感,但苏轼更强调个人对茶的品味与生活感悟,而梅尧臣则更侧重于友谊与自然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