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校书挽诗》

时间: 2025-01-27 03:18:33

高志峥嵘局九州,直从人表着先筹。

青囊书在鬼神泣,黄绢辞高冰雪羞。

槐里但知矜折角,兰台无复问长头。

玉棺夜入青云去,山是人非白鹤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冯校书挽诗
作者:魏了翁 〔宋代〕

高志峥嵘局九州,
直从人表着先筹。
青囊书在鬼神泣,
黄绢辞高冰雪羞。
槐里但知矜折角,
兰台无复问长头。
玉棺夜入青云去,
山是人非白鹤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冯校书的怀念与赞美。诗中提到高远的志向和宏伟的抱负,强调了他在世间的卓越地位;青囊书与神灵相泣,说明其学识深厚,感动天地;黄绢辞则表现出其辞章的高雅与内敛。后半部分提到槐里与兰台,暗示他在世间的孤独与不被重视,最后以玉棺入青云,表达了他已离世的悲伤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注释

  • 高志峥嵘:形容志向高远。
  • 青囊书:指的是道教经典《道德经》,此处象征学识。
  • 黄绢辞:指以黄绢纸写的辞章,象征文采。
  • 槐里:指代故乡或家乡。
  • 兰台:古代文官的办公之处,象征官方与权力。
  • 玉棺:指棺材,象征去世。
  • 白鹤愁:白鹤常被认为是仙鸟,此处暗指离别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才,号东皋,宋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学识著称。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情感的真挚与思想的深邃,作品风格多样,常涉及历史、哲理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为冯校书所作,因其逝世而作,表现了作者对其深切的怀念。冯校书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成就,诗中对其的赞美与惋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挽诗通过对冯校书生平的回顾和对其精神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冯校书的高尚情操和学识,尤其是“青囊书在鬼神泣”,暗示其才华与德行感动了神灵,显示出作者对其学问的崇敬。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表现出冯校书在世时的孤独与不被重视,"槐里但知矜折角"暗示他在故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兰台无复问长头"则体现了对官方权力的冷漠。最后,"玉棺夜入青云去"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无尽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志峥嵘局九州:描绘冯校书志向远大,其理想放眼整个国家。
  • 直从人表着先筹:强调他在众人中显露出才智,先见之明。
  • 青囊书在鬼神泣:其学识感动了神灵,突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 黄绢辞高冰雪羞:其辞章优美高雅,令人自愧不如。
  • 槐里但知矜折角:故乡的人只知他有才,未曾真正赏识。
  • 兰台无复问长头:文官的地方对他失去关注,暗示社会冷漠。
  • 玉棺夜入青云去:逝者入土为安,仿佛飞升入云,表现对他追求理想的敬意。
  • 山是人非白鹤愁:山依旧在,人却已不在,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对逝者的哀伤。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与对仗的手法,如“高志峥嵘”与“鬼神泣”,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此外,使用了象征,如“青囊书”和“玉棺”,使诗意更加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冯校书的追思与赞美,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社会冷漠的无奈,情感基调是深沉而哀伤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囊书:象征着智慧与学识。
  • 黄绢辞:代表文采与才华。
  • 玉棺:象征着死亡与安息。
  • 白鹤:象征着高洁与超脱,反映出逝者的孤独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冯校书的高志被称为: a) 高山
    b) 高志峥嵘
    c) 直从人表

  2. 诗中提到的“青囊书”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学识
    c) 权利

  3. “玉棺夜入青云去”表明了什么? a) 逝者升天
    b) 逝者被遗忘
    c) 逝者的伟大

答案

  1. b) 高志峥嵘
  2. b) 学识
  3. a) 逝者升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夜泊牛津》,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现实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但魏了翁的挽诗更加沉重,注重对逝者的怀念,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