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山阳七圣堂》

时间: 2025-01-27 05:05:47

沙岸萦回入草泥。

霜余烟景自凄迷。

树嫌川近重重掩,云要村深故故低。

茅盖屋,稻分畦。

何人今日此幽栖。

十年来往山阳道,只□清溪过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沙岸萦回入草泥。霜余烟景自凄迷。树嫌川近重重掩,云要村深故故低。茅盖屋,稻分畦。何人今日此幽栖。十年来往山阳道,只清溪过马。

白话文翻译:

沙岸蜿蜒环绕,深入草丛泥地。霜后的烟雾景象,显得格外凄迷。树木似乎嫌弃河流近,重重叠叠地遮掩着;云彩也因村庄深处而故意低垂。茅草盖的房屋,稻田分隔成畦。今天何人会在此幽静之地栖息?十年来我往返山阳的道路,唯有清溪流过,马儿轻轻踏水而过。

注释:

  • 沙岸:指沙滩或沙土的岸边。
  • 萦回:环绕、回旋的意思。
  • 草泥:生长着草的泥土,暗示自然环境。
  • 霜余:霜降之后的景象。
  • 故故低:故意地低垂,形容云彩的状态。
  • 茅盖屋:用茅草盖成的房屋。
  • 稻分畦:稻田分成块状的田畦。
  • 幽栖:隐居、栖息在幽静的地方。
  • 清溪:清澈的小河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廷圭,号山阳,元代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以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元好问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尤其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生活的真实感受。

创作背景:

《鹧鸪天 山阳七圣堂》创作于元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山阳七圣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象征着诗人对于人文历史的追溯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山阳的宁静环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开篇的“沙岸萦回入草泥”,生动地描绘出蜿蜒的河岸与泥土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接着“霜余烟景自凄迷”,将霜后的景象与烟雾结合,既表现了秋冬的萧瑟,也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人通过对树木和云彩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感慨。“树嫌川近重重掩,云要村深故故低”,映射出自然界的种种关系,似乎树木和云彩都在与人类的生活保持距离,增添了诗的层次感。最后以“十年来往山阳道,只清溪过马”收尾,既是对自己往昔岁月的回顾,也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沙岸萦回入草泥:沙滩的曲折延伸,深入草丛与泥土,展现自然的柔美。
  2. 霜余烟景自凄迷:霜降后的烟雾笼罩着景色,给人以迷惘的感觉。
  3. 树嫌川近重重掩:树木似乎讨厌靠近的河流,重重遮掩着自己。
  4. 云要村深故故低:云彩因村庄的深邃而故意低垂,增添了静谧的气氛。
  5. 茅盖屋,稻分畦:茅草屋顶的小房子,稻田分成了几块,描绘了乡村的宁静。
  6. 何人今日此幽栖:今天在这幽静之地栖息的是何人?
  7. 十年来往山阳道:十年来我往返于山阳的道路。
  8. 只清溪过马:只有清澈的溪水流过,马儿轻轻踩水而过,表现了自然的安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类情感结合,产生共鸣。
  • 拟人:树木、云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景色的生动性。
  • 对仗:如“茅盖屋,稻分畦”,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岸: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霜余烟景:传达了季节更替与生命无常的哲思。
  • 树、云:象征着自然的存在与人类的渺小。
  • 茅盖屋、稻田:代表了简单而朴素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元代
    C. 明代

  2. “何人今日此幽栖”的意思是什么? A. 今天谁在这里住?
    B. 今天谁在这里游玩?
    C. 今天谁在这里工作?

  3.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A. 繁华热闹
    B. 幽静自然
    C. 破败荒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鹧鸪天 山阳七圣堂》: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静夜思》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鹧鸪天》则着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元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好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