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 和圣秋》
时间: 2025-01-26 05:11: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春夜月 和圣秋
沈曾植 〔清代〕
夜何其。秋星暗水平池。怊怅子夜清歌,筝柱定场危。
误了汉皋佩解,料蚁珠九曲,不度愁丝。
倚画阑惜梦,回灯照影,新月如眉。
弹棋巾角,飞笺墨晕,去日来时。
步步花生,珍重是香阶苔滑,雨暗云迷。
传言玉女,早西头风叶频吹。
几怅望,是看花易老,问花无语,漏尽人归。
白话文翻译
夜晚是多么宁静,秋星在平静的池水上闪烁。子夜时分的清歌令人怅惘,筝声萦绕在危峻的场馆中。
误解了汉代的佩饰解缆,想起蚁珠在九曲中游荡,却无法度过愁苦的丝线。
倚靠在画栏上留恋梦境,回灯照影,新月如眉般细腻。
下棋时巾角飞舞,飞笺上墨迹晕染,往日的时光已然逝去。
一步一步走在花香满溢的台阶上,珍惜这湿滑的苔藓,雨水暗淡了云彩。
传闻玉女早已在西头,风中叶子频频飘落。
多少怅望,只是看花容易老去,问花却无言,时光流逝,归人已尽。
注释
- 夜何其:夜晚是多么的宁静。
- 秋星暗水平池:秋天的星星在平静的池水上闪烁。
- 怊怅:忧愁、怅惘。
- 汉皋:指汉代的美丽地方。
- 蚁珠:可能指珠子般的小虫,象征细小而琐碎的事物。
- 倚画阑:依靠在画栏上,暗示着对美好往事的留恋。
- 飞笺墨晕:指书写在纸上的墨迹,可能暗示着书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曾植(1842-1923),清代诗人、书法家,号静庵,晚号梅溪老人,擅长诗词及书法,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清末,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借夜月秋景抒发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思绪的画面。开篇便通过“秋星暗水平池”的意象,引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夜空中的星星与池水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秋夜的无尽思念。接着,诗人通过“怊怅子夜清歌”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清歌的声音在空旷的夜空中回荡,却难以驱散内心的孤寂。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细腻的意象,如“倚画阑惜梦”“回灯照影”,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惋惜。新月的描绘象征着渺小而美好的希望,尽管时光荏苒,依然值得珍惜。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步步花生”将视线转向现实,强调了对生活中细节的珍视,尤其是对那“香阶苔滑”的细腻感受。最后,诗人以对“玉女”的传言做结,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无奈与感慨,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言追问。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过往的追思,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形成了深邃而富有哲理的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何其:感叹夜晚的静谧。
- 秋星暗水平池:描述秋夜的景色,静谧而美丽。
- 怊怅子夜清歌:表达在子夜时分对清歌的感慨。
- 筝柱定场危:乐器的演奏场合显得不安,暗示情感的脆弱。
- 误了汉皋佩解:追忆往昔,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误解与错失。
- 料蚁珠九曲:细小的事物引发的思绪,象征着生活的细节。
- 不度愁丝:心中的忧愁无法释怀。
- 倚画阑惜梦:对美梦的留恋与无奈。
- 新月如眉:新月的细腻,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飞笺墨晕:书信传递的情感,暗示思念。
- 步步花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步。
- 传言玉女: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新月如眉”将新月比作眉毛,生动形象。
- 拟人:“回灯照影”赋予灯光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步步花生,珍重是香阶苔滑”,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秋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奈追问。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星: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清歌:代表内心的情感与孤独。
- 新月: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 玉女:暗示着对青春与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星暗水平池”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A. 宁静的夜晚
B. 热闹的市集
C. 纷乱的战场
D. 阳光明媚的白天 -
“新月如眉”中的“眉”是指什么? A. 眼睛
B. 月亮的形状
C. 头发
D. 鼻子 -
诗中提到的“玉女”象征着什么? A. 青春与美好
B. 失落的梦想
C. 远方的归人
D. 生活的苦难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沈曾植与李白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邃思考,沈曾植更注重生活细节的描绘,而李白则常常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态度。这种对比反映了不同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沈曾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