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边在河北作》

时间: 2025-04-27 14:52:38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

沙场碛路何为尔,

重气轻生知许国。

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

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巡边在河北作
张说 〔唐代〕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
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
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
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白话文翻译:

去年六月我在西河,今年六月又在北河北。
这沙场和碛路到底为了什么,重视名声而轻视生命的人知道什么是报国。
人生在世能活多久,壮年征战的岁月如同白丝般短暂。
等到安定边疆后再来报答明主,唱颂封山的诗歌也未为迟。

注释:

  • 西河、西河北:指的是地名,可能是指边疆地区。
  • 沙场:指的是战场。
  • 碛路:指的是沙石路,象征艰难的征途。
  • 重气轻生:重视名声而轻视生命。
  • 明主:指明智的君主。
  • 封山:指的是颂扬山河的诗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61年,卒于公元730年,字子华,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边防巡逻期间,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时代背景下,唐朝边疆多有战事,诗人通过写作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个人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巡边在河北作》是张说的一首富有战斗精神的诗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边防巡逻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通过时间的对比,引出自己身处的边疆,体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接着,诗人质疑战场的意义,强调了生命的珍贵,显现出一种重视国家、轻视个人安危的豪情。

在后两句中,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尤其是壮年时光在征战中似乎更加脆弱。这里的“发如丝”一语,不仅描绘了生命的易逝,也暗示了战士们在战斗中忍受的艰辛与痛苦。最后的“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明主的忠诚,虽然身处边疆,但心中依然怀有一份希望与责任。

整首诗通过情感的激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个人情感的交融,成为唐诗中反映边防生活的重要作品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
    诗人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对比,展示了自己身在边防的现实。

  2. 沙场碛路何为尔,重气轻生知许国。
    在这里,诗人质疑战争的意义,表达对那些追求名声而忽视生命的人们的不满。

  3. 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
    这句诗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强调了在战争中壮年人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4. 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认为在国家安定之后仍有机会为明主歌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去年六月”、“今年六月”,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发如丝”把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生命的脆弱相联系,极具形象性。
  • 反问:“何为尔”,增强了诗句的情感冲击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国家的安危与个人生命的关系,强调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诗人通过描绘边防的艰辛与对国家的责任感,传达了对生活短暂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疆:象征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 战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 明主:象征着理想中的统治者,表达了对忠诚与责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张说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重气轻生”是什么意思? a) 生命重要
    b) 重视名声轻视生命
    c) 生命和名声一样重要
    d) 轻视名声

  3. 诗中“发如丝”指代什么? a) 生命短暂
    b) 战斗的痛苦
    c) 青春的流逝
    d) 年龄的增长

答案:

  1. c) 张说
  2. b) 重视名声轻视生命
  3. a) 生命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对故乡和生命感悟的情感。
  • 《春望》(杜甫):写边疆和国家的忧愁。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两首诗均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张说的作品更加强调战斗与忠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 《张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