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

时间: 2025-01-10 23:09:43

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人。

赤光来照夜,黄云上覆晨。

海县衔恩久,朝章献舞新。

高居帝座出,夹道众官陈。

槊杖洗清景,磬管凝秋旻.珠囊含瑞露,金镜抱仙轮。

何岁无乡饮,何田不报神。

薰歌与名节,传代幸群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
作者: 张说 〔唐代〕

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人。
赤光来照夜,黄云上覆晨。
海县衔恩久,朝章献舞新。
高居帝座出,夹道众官陈。
槊杖洗清景,磬管凝秋旻。
珠囊含瑞露,金镜抱仙轮。
何岁无乡饮,何田不报神。
薰歌与名节,传代幸群臣。

白话文翻译:

君主因五德而生,千年的历史开启了圣人的治理。
赤色的光芒照亮了夜晚,黄色的云彩笼罩了清晨。
海县的恩惠已久,朝廷的礼仪也呈现出新的舞蹈。
高坐在帝位上的君主,众多官员在两旁列队欢迎。
长矛和拐杖洗净了清新的景象,磬声与管乐凝聚了秋天的氛围。
珠囊中蕴含着瑞露,金镜映照着仙人的轮廓。
哪一年没有乡里的饮酒庆祝,哪片土地不向神灵报答?
香气四溢的歌声与节庆相伴,愿这些能够传承给后代,感谢群臣的贡献。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德:指古代中国认为的五种德行,分别为仁、义、礼、智、信。
  • 海县:指代地方,象征对地方的恩惠。
  • 槊杖:古代的长矛,象征武力与威严。
  • 磬管:古代乐器,代表音乐的庄重与和谐。
  • 珠囊:含有珍贵露水的袋子,象征祥瑞。

典故解析:

  • 千秋节:古代的节庆,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长治久安。
  • 圣人:指能够为民众带来福祉的君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公谨,唐代诗人,官至给事中,因其诗歌清新自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而受到后人的推崇。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唐代庆祝千秋节之际,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君主德治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富足。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是一首表现对皇帝和国家繁荣祝愿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庆典的场景,展现了帝王的威仪和臣民的欢庆。开头两句提到的“五德生王者,千龄启圣人”,暗示了一个理想的政治状态,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夜空中赤光与晨曦的黄云,形成了一个光明与希望交织的意象,象征着国家的未来光明。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例如,“槊杖洗清景,磬管凝秋旻”通过音韵的对称与意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庄重的氛围。末尾的祝愿“传代幸群臣”则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体现了皇权与臣民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整体看来,这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节庆气氛,还蕴含着对德治的深刻思考,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德生王者:强调德行对君主产生的影响。
  2. 千龄启圣人:指代历史悠久的圣人智慧。
  3. 赤光来照夜:象征希望与光明的降临。
  4. 黄云上覆晨:描绘美好清晨的景象。
  5. 海县衔恩久:表明地方对中央的感恩。
  6. 朝章献舞新:朝廷的礼仪和新年庆祝的场景。
  7. 高居帝座出:描绘皇帝的威严。
  8. 夹道众官陈:官员们列队欢迎的盛大场面。
  9. 槊杖洗清景:武器象征下的清新景象。
  10. 磬管凝秋旻:音乐的优美与秋天的凝重。
  11. 珠囊含瑞露:象征吉祥与富饶的意象。
  12. 金镜抱仙轮:仙人气息的美好象征。
  13. 何岁无乡饮:反映乡村的节日庆祝。
  14. 何田不报神:对神明的感恩。
  15. 薰歌与名节:节日的欢愉与音乐。
  16. 传代幸群臣:对臣民的感激与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明与美好相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 对仗:如“槊杖洗清景,磬管凝秋旻”,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君主明德、国家繁荣的祝愿,展现了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对未来的美好希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光:象征希望与正义。
  • 黄云:代表祥瑞与繁荣。
  • 槊杖:象征武力与威严。
  • 磬管:音乐的优美与和谐。
  • 珠囊:珍贵与美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德包括哪几项?
    A. 仁、义、礼、智、信
    B. 富、贵、荣、华、盛
    C. 忍、让、爱、恨、悲

  2. 诗中“赤光来照夜”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希望
    C. 黑暗

  3. “传代幸群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臣民的感激
    B. 对敌人的愤怒
    C. 对未来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张说的《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与杜甫的《春望》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国家的关怀及对未来的期盼,但张说更侧重于节庆的欢愉,而杜甫则多了几分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