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春夜月》
时间: 2025-01-22 18:1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春夜月》
屈大均
又黄昏。夕阳斜映湘阴。可惜一片江声,都泻作愁心。欲抱月光同卧,奈余光如雪,不暖香衾。怕素娥笑客,殷勤玉指,起弄鸣琴。枫林瑟瑟,萤吹鬼火,叶助猿吟。早掩船窗,休更作楚王迷惑,神女荒淫。云朝暮雨,断人魂终古情深。恨宋玉,托微辞讽谏,风华寂寞,与谁知音。
白话文翻译
天色渐黄,夕阳斜照在湘江的岸边。可惜那江水声,尽数倾泻成我的愁苦心情。我想要与月光共枕,却发现那余光如同雪一样的寒冷,无法温暖我的香衾。担心素娥会嘲笑我这位客人,殷勤地用玉指拨动琴弦。枫林发出瑟瑟的声音,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树叶也为猿猴的吟唱助兴。早早关上船窗,别再让楚王迷惑,神女沉迷。云雾弥漫、细雨飘洒,断了人们的灵魂,古人情深。恨宋玉,借微词来讽刺和劝诫,风华寂寞,谁能知晓我的心声?
注释
- 黄昏:天色渐暗的时刻。
- 湘阴:湘江的阴面,指湘江的岸边。
- 江声:江水流动的声音。
- 月光:指明亮的月光。
- 素娥:指月亮,传说中的月宫仙女。
- 楚王:指楚怀王,历史上著名的楚国君主,常用来象征迷惑和沉迷。
- 宋玉:东周时期的著名辞人,以其才华和情感被后人赞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0-1630),明代诗人,字允升,号澄江,籍贯为湖南。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大明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助夜晚的幽静与月色的清冷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湘春夜月》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诗作。诗人在黄昏时分,映照出湘江的夕阳,激起心中无尽的愁绪。江声如泣,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人欲与月光同卧,却感受到月光的寒冷,暗示着他内心的孤寂,无法得到温暖的慰藉。
诗中提到的“素娥”,不仅指代月亮,更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爱情或友情,却又因对方的冷漠而感到失落。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琴声和自然,枫林的瑟瑟声和萤火虫的微光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夜景,虽美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结尾处提到的“恨宋玉”,则是对自身才华的无奈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惋惜。整首诗在流畅的意境中,折射出作者对于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黄昏”:描绘了黄昏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情绪基调。
- “夕阳斜映湘阴”:夕阳投射在湘江的岸边,带来幽静之美。
- “可惜一片江声,都泻作愁心”:江水声传达了诗人的愁苦心情。
- “欲抱月光同卧,奈余光如雪,不暖香衾”:想要与月光共眠,却感到寒冷,暗示孤独。
- “怕素娥笑客”:担心月亮会嘲笑自己。
- “枫林瑟瑟,萤吹鬼火”:描绘夜色中的自然景象,增加诗的层次感。
- “早掩船窗,休更作楚王迷惑,神女荒淫”:提醒自己不要沉迷于幻想。
- “云朝暮雨,断人魂终古情深”:描绘了无尽的思念与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余光如雪”比喻月光的寒冷。
- 拟人:“江声”让自然有了情感。
- 对仗:如“云朝暮雨,断人魂终古情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对过去情感的追忆,表现出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声:象征愁苦。
- 月光:象征理想与孤独。
- 素娥:象征理想中的爱人。
- 枫林、萤火:代表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素娥”指代的是: A. 一位女子 B. 月亮 C. 一种植物 D. 一首诗
-
诗人“恨宋玉”是因为: A. 对宋玉的喜爱 B. 对宋玉诗歌的无奈 C. 对知音难觅的惋惜 D. 对历史的不满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湘春夜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屈大均的诗更为内敛,情感更为细腻,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个人风格和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