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莼农以所和《浮海词》五解见寄,辞意凄婉。昏暮素居,怅然念旧,再为依声答之》

时间: 2025-02-04 16:07:24

百转柔肠刚一步。

寄到红笺,细数斜阳暮。

只为沧桑愁不住。

鸳鸯寺主匆匆去。

击剑吹笙今几度。

啼尽鹃声,恨事凭谁语。

肠断天涯情乱绪。

记着烟村模糊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莼农以所和《浮海词》五解见寄,辞意凄婉。昏暮素居,怅然念旧,再为依声答之
——高旭

百转柔肠刚一步。
寄到红笺,细数斜阳暮。
只为沧桑愁不住。
鸳鸯寺主匆匆去。
击剑吹笙今几度。
啼尽鹃声,恨事凭谁语。
肠断天涯情乱绪。
记着烟村模糊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的惆怅与怀旧之情。诗人通过百转柔肠的情感,寄出了思念的信件,细细数着暮色中的斜阳。诗人因岁月变迁而心中忧愁难解,想起曾经的鸳鸯寺,却已是匆匆而去的无奈。如今击剑、吹笙的场景已不再,唯有啼叫的杜鹃声,谁能诉说那份恨意?最终,诗人感到心如刀割,情绪万千,依稀记得那烟村的模糊景象。

注释

  • 百转柔肠:形容内心情感复杂,曲折。
  • 红笺:红色的信纸,常用来寄送情书。
  • 沧桑:形容世事变化,人生经历的辛苦。
  • 鸳鸯寺:可能指一种寄托爱情的寺庙,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击剑吹笙:指古代的娱乐方式,表示曾经的欢快。
  • 啼尽鹃声:杜鹃鸟鸣叫,常用来象征春天或思乡之情。
  • 烟村模糊处:形容远方村落的朦胧,带有怀旧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旭,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在清代,诗人们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表达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本诗写于面对旧时回忆的情景中,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以黄昏为背景,利用斜阳、杜鹃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婉的氛围。开篇“百转柔肠刚一步”,传达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似乎每一步都在细腻地回忆过去。诗人以“红笺”寄情,显示出情感的真挚与细腻。接着,诗中提到的“沧桑愁不住”,表现出时光的流逝给人带来的无奈与忧愁。

“鸳鸯寺主匆匆去”一联,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失去后的无奈,诗人仿佛在追忆曾经的宁静与美好。后面的“击剑吹笙今几度”,更是通过具体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曾经的欢乐与现在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在“肠断天涯情乱绪”中,情感达到高潮,表现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地表达了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转柔肠刚一步:表达内心情感的复杂与反复。
  • 寄到红笺,细数斜阳暮:通过寄信的方式,体现思念之情,与黄昏的景象相呼应。
  • 只为沧桑愁不住:指岁月的变迁带来的持续忧愁。
  • 鸳鸯寺主匆匆去:提及象征爱情的寺庙,表示美好爱情的逝去。
  • 击剑吹笙今几度:回忆往昔的欢乐景象,现今已成追忆。
  • 啼尽鹃声,恨事凭谁语:借助杜鹃鸟的啼叫,表达无处诉说的情感。
  • 肠断天涯情乱绪:感情的痛苦与混乱,显示出内心的苦楚。
  • 记着烟村模糊处:对过去的回忆,带有淡淡的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转柔肠”,比喻内心情感的复杂。
  • 拟人:杜鹃声被赋予情感,象征着诗人的思乡情。
  • 对仗:如“击剑吹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对爱情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层次丰富,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昏:象征着结束与怀旧。
  • 斜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记忆。
  • 鸳鸯寺:象征着爱情与美好愿望。
  • 杜鹃: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 烟村:模糊而美好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蝶恋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旭
    C. 杜甫
    D. 白居易

  2. “百转柔肠”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复杂的思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鸳鸯寺”主要象征: A. 乡村
    B. 美好爱情
    C. 自然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词句,常有类似的情感表达。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高旭的《蝶恋花》更加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对爱情的追忆,情感上更为沉重,而李清照则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入了个人的悲伤与美好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