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其一 十六夜》
时间: 2025-01-11 14:30: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绮罗香 其一 十六夜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晓雪才晴,华灯再耀,妆点春城如画。
一刻千金,欲买良宵无价。
曲栏倚檀口瑶笙,六街骋玉鞭骄马。
气氤氲飞霰雕檐,银花钗色光相射。
绣窗眉妩,试看似昔年京兆,风流重话。
焰吐芙蕖,处处酒旗歌榭。
桥边女笑倩人扶,笛里梅落来堪把。
抛红豆谁结同心,趁蟾蜍渐下。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雪刚刚放晴,华灯再次闪耀,装点的春城如同一幅画卷。
一刻钟的时间价值千金,想要买下这良宵却无价可言。
依靠着曲栏,檀香口中传来瑶笙的乐声,六街之上驰骋着玉鞭骄马。
空气中弥漫着飞霰的氤氲气息,雕花的檐下,银花和钗色交相辉映。
绣窗前眉目妩媚,看看往年京兆的风流,重拾往日的情话。
火焰吐出如同芙蓉,处处都是酒旗歌榭。
桥边女子笑容可掬,恰似有人搀扶,笛声中梅花落下,真让人陶醉。
抛出的红豆,谁能结成同心,正当蟾蜍渐渐下落的时候。
注释
- 晓雪:早晨的雪。
- 华灯:华美的灯光。
- 妆点:装饰,点缀。
- 良宵:美好的夜晚。
- 曲栏:弯曲的栏杆。
- 瑶笙:一种古乐器,音色优美。
- 飞霰:飞舞的雪花。
- 银花钗色:形容饰品的光彩照人。
- 风流重话:怀念往日的风流韵事。
- 焰吐芙蕖:火焰如同盛开的荷花。
- 酒旗歌榭:酒旗和歌舞的场所。
- 抛红豆:象征相思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清标是明代诗人,以擅长写词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绮罗香》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繁华,文人墨客聚集,文化活动频繁。诗人在描绘夜景的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期盼。
诗歌鉴赏
《绮罗香 其一 十六夜》是一首描绘春夜美景的词作,展现了繁华的市井生活和生动的情感。开篇以“晓雪才晴,华灯再耀”描绘了清晨的雪后,华灯再次点亮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活泼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妆点春城如画”将春天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作中。
诗中通过描绘曲栏、瑶笙、骄马等意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热闹。尤其是“气氤氲飞霰雕檐”,不仅描绘出当时的景象,更赋予了氛围一种轻盈而飘渺的感觉。诗人在“绣窗眉妩”中用女性的妩媚形象,体现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追求,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向往,是一首充满生气与感情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雪才晴:形容早晨的雪刚刚晴天,给人一种清新感。
- 华灯再耀:华丽的灯光再次点亮,营造出热闹的气氛。
- 妆点春城如画:春天的城市被装点得如同画卷般美丽。
- 一刻千金:时间珍贵,如此良宵难得。
- 曲栏倚檀口瑶笙:依靠曲栏,耳边传来瑶笙的美妙乐声。
- 六街骋玉鞭骄马:六街之上,骄马奔驰,彰显繁华。
- 气氤氲飞霰雕檐:空气中弥漫着飘舞的雪花,描绘出轻盈的感觉。
- 银花钗色光相射:饰品的光彩交相辉映。
- 绣窗眉妩:窗前的女子眉目妩媚,吸引目光。
- 试看似昔年京兆,风流重话:感慨往年京城的风流韵事,重提旧事。
- 焰吐芙蕖:火焰如同盛开的荷花,形象生动。
- 处处酒旗歌榭:酒旗和歌舞的场所遍布,体现热闹。
- 桥边女笑倩人扶:桥边的女子笑容可掬,旁边有人搀扶。
- 笛里梅落来堪把:笛声中梅花落下,意境优美。
- 抛红豆谁结同心:抛出的红豆象征相思,表达对爱情的期待。
- 趁蟾蜍渐下:月亮渐渐下落,暗示夜晚的结束。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焰吐芙蕖”)、拟人(“桥边女笑”)、对仗(“华灯再耀,妆点春城如画”)等,使得诗歌富有韵味和层次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繁华的夜景与轻松的氛围,传达出对青春与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雪:象征清新、纯洁,寓意新的开始。
- 华灯:象征繁华与热闹,营造出节日气氛。
- 曲栏:象征柔美与优雅,吸引人的场景。
- 瑶笙:象征音乐与艺术,传达愉悦的情感。
- 红豆:象征爱情与思念,寄托对情人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晓雪才晴”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 A. 雨天
- B. 雪天
- C. 晴天
- D. 阴天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乐器是____。
-
判断题:诗中“桥边女笑倩人扶”描绘了一个热闹的场面。 (对/错)
答案:
- C
- 瑶笙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 苏轼《水调歌头》: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展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更为沉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唐宋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