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蝶令》

时间: 2025-04-29 01:34:06

侧月欹奁镜,纤云曳粉绡。

如年兰夜尽迢迢。

莫道黄昏时候、已魂销。

旧梦寻鸳被,新愁咽凤箫。

爇香无绪醉无聊。

一样秋窗灯火、又今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蝶令
作者: 戴延介 〔清代〕

侧月欹奁镜,纤云曳粉绡。
如年兰夜尽迢迢。
莫道黄昏时候已魂销。
旧梦寻鸳被,新愁咽凤箫。
爇香无绪醉无聊。
一样秋窗灯火又今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月光倾斜在镜子上,轻纱如云般飘荡的景象。就像那年的兰夜慢慢远去一样。不要说黄昏时分,灵魂已然消散。旧日的梦境犹如双鸳共被,新来的忧愁像那悠扬的凤箫声。点燃香火,却无所事事,心中无聊。就像每年的秋窗灯火,今晚又是这样。

注释:

  1. 侧月:月光倾斜。
  2. 奁镜:指的是妆镜,奁为女子妆容之器。
  3. 纤云:形容轻盈细腻的云。
  4. 粉绡:一种轻薄的绸子。
  5. 兰夜:形容夜晚的幽雅,兰花的香气弥漫。
  6. 魂销:灵魂消散,心情沉重。
  7. 鸳被:鸳鸯被,象征情侣。
  8. 凤箫:一种乐器,象征忧愁的旋律。
  9. 爇香:点燃香火。
  10. 秋窗灯火:秋天的窗前灯火,象征孤独的夜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延介(约1620-约1700)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多描写风景与人事,情感细腻,风格独特。他的词多受前代词人的影响,但又具备自己的创新。

创作背景:

《风蝶令》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此诗在情感上透露出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歌鉴赏:

《风蝶令》以清丽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开篇以“侧月欹奁镜”引入,便将月光和镜子结合,构建出一种轻柔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接下来的“纤云曳粉绡”,用云与轻纱的对比,表现出一种轻盈的美感,令人心生向往。诗中提到的“如年兰夜尽迢迢”,不仅是在描写时间的流逝,也暗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在情感的转折中,诗人用“莫道黄昏时候已魂销”表达了对失去的恐惧与无奈,仿佛在告诫自己不要轻言放弃。紧接着“旧梦寻鸳被,新愁咽凤箫”的对比,展示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新愁的纠缠,情感愈加深沉。最后以“秋窗灯火又今宵”结尾,给人一种沉入孤独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每一个孤独的夜晚都是如此相似。

整首诗在清丽的表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侧月欹奁镜:月光斜照在妆镜上,暗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2. 纤云曳粉绡:轻云飘动如粉绡,描绘出一种轻柔的美感。
  3. 如年兰夜尽迢迢: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昔日兰花夜晚的美好已远去。
  4. 莫道黄昏时候已魂销:劝诫不要轻易放弃希望,尽管黄昏已至。
  5. 旧梦寻鸳被:旧日的美好梦境如同双鸳共被,象征着爱情的甜蜜。
  6. 新愁咽凤箫:新的忧愁像凤箫的音色缠绵,表达出情感的复杂。
  7. 爇香无绪醉无聊:点燃香火却无心情,表明内心的空虚与无聊。
  8. 一样秋窗灯火又今宵:每个秋夜的灯火照亮孤独,暗示一种无尽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倾斜,体现孤独之感。
  • 对仗:例如“旧梦寻鸳被,新愁咽凤箫”,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对比。
  • 拟人:将“愁”与“凤箫”结合,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是对人生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冷与孤独。
  • 妆镜:暗示女性的柔美与内心的思念。
  • 轻云:代表自由与梦幻。
  • 鸳被:象征爱情与温暖的回忆。
  • 凤箫:代表忧愁与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旧梦”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美好回忆
    • B. 现实的忧愁
    • C. 对未来的期待
  2. “侧月欹奁镜”中“侧月”指的是?

    • A. 月亮的形状
    • B. 月光的倾斜
    • C. 月亮的颜色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快
    • B. 孤独与忧伤
    • C. 忧虑与紧张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虞美人》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但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
  • 纳兰性德《虞美人》:展现了一种对爱情的执念与无奈,情感更为强烈。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戴延介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风蝶令》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