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霭三山远,沧溟万里迷。身非双翼凤凰儿,已是与天相近与人离。金粉衣难染,风花梦岂疑。步虚来去几多时,除却瀛光岚影更谁知。
白话文翻译:
烟雾缭绕的三山显得远离,浩瀚的海洋让人感到迷惘。我并非双翼的凤凰,已然与世俗疏远,接近天空。华丽的衣服难以染上,风花月影的梦又怎能怀疑呢?我在虚幻中来去,究竟有多少时光?除了那海天光影,谁又能知晓我的去向呢?
注释:
- 烟霭:烟雾弥漫的样子。
- 沧溟:指浩瀚的海洋。
- 双翼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自由与高贵。
- 金粉衣:华丽的衣服,这里形容难以追求的物质。
- 步虚:虚幻的步伐,意指游离于现实之外。
- 瀛光岚影:海天的光影和山的影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碧城(约1895-1942),清代女诗人,以擅长词作著称。她的诗词常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风蝶令》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面对生活的无奈与理想的渴望,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风蝶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开篇描绘了远方的三山与浩瀚海洋,给人一种迷茫而遥远的感觉,暗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感到的疏离与孤独。诗人自喻为“身非双翼凤凰儿”,以此强调自己并非如神话中的鸟儿那样自由,而是身处于人间的束缚与困扰。
接下来的“金粉衣难染”则透露出对物质生活的无奈与追求,华丽的外表无法掩盖内心的孤独。随后的“风花梦岂疑”,则是对美好梦境的向往,尽管现实艰辛,仍然渴望着那份轻盈与自由。
最后,诗人以“步虚来去几多时”结束,表现出自己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徘徊,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未来命运的迷茫。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自由,又感到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霭三山远:描绘远方的山被烟雾笼罩,表示了遥远和不真实的感觉。
- 沧溟万里迷:浩瀚的海洋令人感到迷茫,象征着无尽的孤独与困惑。
- 身非双翼凤凰儿:自喻非自由之人,强调自身的局限性。
- 已是与天相近与人离:虽近于自然,但与世俗渐行渐远,表达内心的孤独感。
- 金粉衣难染:象征物质生活的羁绊,暗示华丽外表无法掩盖内心的空虚。
- 风花梦岂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
- 步虚来去几多时:在虚幻与现实之间游走,感慨时间的流逝。
- 除却瀛光岚影更谁知:除了自然的景色,谁能理解诗人的心境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非双翼的凤凰,突显孤独与无奈。
- 对仗:如“金粉衣难染,风花梦岂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烟雾、海洋、凤凰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孤独。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思考,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霭:象征迷雾与不确定性,暗示人生的曲折。
- 沧溟:浩瀚的海洋,象征广阔的理想与无尽的孤独。
- 凤凰:象征自由与高贵,表示对理想的向往。
- 金粉衣:华丽的外表,象征物质生活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粉衣难染”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物质生活的丰富
B. 物质生活的空虚
C. 生活的美好
D. 对华丽的追求 -
“身非双翼凤凰儿”中的“凤凰”象征着什么? A. 自由与高贵
B. 平凡与无奈
C. 富贵与权力
D. 孤独与悲伤 -
诗人通过“步虚来去几多时”想表达什么? A. 对时间的珍惜
B. 对未来的迷茫
C. 对现实的满足
D. 对理想的坚定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吕碧城与李清照的诗词均表现出女性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但吕碧城更倾向于表现孤独与内心挣扎,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遗憾。两者在情感表达、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吕碧城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