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共十六首 其十三》

时间: 2025-01-23 07:51:05

巘崿莲为峰,涟漪柳成浪。

此中可卜居,于以遂天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巘崿莲为峰,涟漪柳成浪。此中可卜居,于以遂天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峰如同盛开的莲花般高耸,柳树轻轻摇曳,宛如涟漪般起伏。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可以选择安居乐业,随意地享受自然的宁静与自由。

注释

  • 巘崿:山峰高耸的样子。
  • 莲为峰:形容山峰的形状像盛开的莲花。
  • 涟漪:水面上轻微的波动,形容柳树随风摇动的样子。
  • 柳成浪:柳树轻柔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像波浪一般。
  • 可卜居:可以选择居住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可以安居的理想环境。
  • 遂天放:顺应自然,放飞自我,享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晚号心斋,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和文人。他的作品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董其昌的山水画作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体现出他追求恬淡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董其昌的这首诗,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诗中描绘的山水意象,生动地呈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开篇的“巘崿莲为峰”,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暗示了他对艺术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涟漪柳成浪”,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柳树在风中轻舞的优美姿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流动的氛围。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脱俗,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人间仙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似乎找到了理想的栖居之所,能够随心所欲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士人渴望归隐的情怀,彰显了董其昌追求自由、宁静的生活理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巘崿莲为峰”:描绘山峰高耸的姿态,像盛开的莲花,强调自然的和谐美。
    • “涟漪柳成浪”:柳树在风中摇曳,形成细腻的波纹,展现出动静结合的美感。
    • “此中可卜居”:表达了在此美景中,可以找到理想的栖息地。
    • “于以遂天放”:强调顺应自然,享受自由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莲花,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 拟人:柳树被赋予了生命,像人在波浪中舞动,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山水自然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莲花:象征纯洁、高雅,代表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柳树:象征柔软与顺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 山峰:象征高远、坚韧,代表了追求理想和精神自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巘崿莲为峰”中的“莲”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食物
    C. 一种动物

  2. “涟漪柳成浪”中的“涟漪”是指? A. 风的声音
    B. 水面的波动
    C. 鸟的鸣叫

  3. 诗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月亮
    B. 山水
    C. 乡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他的作品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而董其昌则通过比喻和意象展现了更为生动的画面。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各有不同,王维的诗更为沉静内敛,董其昌则更为活泼生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精选》
  • 《董其昌书画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