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村居即事 其五》

时间: 2025-01-26 07:41:16

才生文字即风波,鬼哭虽然吏亦歌。

三尺龙泉方寸印,不知谁较杀人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生文字即风波,
鬼哭虽然吏亦歌。
三尺龙泉方寸印,
不知谁较杀人多。

白话文翻译:

一旦文字产生,便引起了风波,
虽然鬼魂在哭泣,但官吏们也在歌唱。
三尺的龙泉剑和方寸的印章,
却不知究竟谁更擅长杀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才生:刚刚诞生,指文字刚产生。
  • 风波:指纷争、骚乱。
  • 鬼哭:指亡灵的哀号。
  • :指官吏,文中的官员。
  • 三尺龙泉:指三尺长的龙泉剑,象征权力和武器。
  • 方寸印:方寸之地的印章,象征权力和法律。
  • :比较、较量。
  • 杀人多:指杀戮的行为。

典故解析:

  • 龙泉剑:龙泉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名剑,象征着武力和权力。
  • 鬼哭吏歌:常用来形容社会动荡不安,生者与死者的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恭尹(约1560-1620),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澹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的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作者通过对文字符号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忧虑。

诗歌鉴赏:

《增城村居即事 其五》通过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文字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动乱中生死的对立。首句“才生文字即风波”,点明了文字的产生与社会动荡之间的密切关系,仿佛暗示着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可能是引发争端的根源。接下来的“鬼哭虽然吏亦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比,鬼魂的哭泣与官吏的歌唱形成鲜明对照,反映出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生者在欢歌的背后却是亡灵的哀痛,显示出社会的矛盾。

第三句“三尺龙泉方寸印”则以象征手法,展现了权力的双面性。龙泉剑象征着武力,而方寸印则是法律的象征,二者在诗中并列,暗示着权力的争夺与滥用。最后一句“不知谁较杀人多”则是一种深思,质疑究竟是武力还是法律,更加令人深思。这一句不仅对现实的批判,也让人思考人性与权力之间的斗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在社会动荡中对人性、权力和生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生文字即风波:文字的产生便引起了纷争,暗指言语的力量和社会动荡。
  2. 鬼哭虽然吏亦歌:虽然亡者在哀嚎,但活着的官员却在欢唱,表现了生与死的对立。
  3. 三尺龙泉方寸印:龙泉剑与印章的并列,象征着武力与法律的结合。
  4. 不知谁较杀人多:不清楚究竟是武力还是法律造成的杀戮更多,深刻反映了对权力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鬼哭虽吏亦歌”,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龙泉剑象征武力,印章象征法律。
  • 反问:最后一句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字、权力与生命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动荡与人性之恶的深刻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字:象征交流与纷争。
  • :象征亡者的痛苦与无奈。
  • 龙泉剑:象征武力和权力的象征。
  • 方寸印:象征法律与权力的正当性。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对权力、法律与人性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泉剑”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武力
    • C. 知识
  2. 诗句“鬼哭虽然吏亦歌”中,生与死的对立体现在哪里?

    • A. 只在生者
    • B. 只在死者
    • C. 生者与死者之间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反思权力与人性
    • C. 描述个人情感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陈恭尹的诗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融。两者在主题上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