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杂兴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2:0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杂兴三首 其三
北邙何巍巍,高冢如鱼鳞。
慨彼墓中士,中朝称贵人。
万金树丰碑,千金琢麒麟。
自从胡骑入,乱离隔中原。
生者各奔窜,死者衔长冤。
子孙无奠享,白杨悲馁魂。
峨峨缨冠子,往往无丘坟。
举酒西北向,野哭望白云。
我今上先陇,覆杯松下根。
时危不自保,念之殊酸辛。
白话文翻译
北邙山是如此巍峨高耸,墓冢就像鱼鳞一样密布。
我感慨那些墓中的士人,他们在中朝时被称为贵族。
他们的丰碑价值万金,精美的麒麟雕刻也值千金。
自从胡人骑兵入侵后,动乱使中原与我们隔绝。
生者各自逃散,死者却含冤而无法安息。
后代子孙没有祭奠,白杨树下悲伤着饥饿的灵魂。
那些高高的缨冠子弟,往往没有自己的墓地。
我举杯向西北方向,野外哭泣凝望白云。
我现在来到先人的坟茔,松下覆杯以祭奠。
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无法自保,心中对他们的思念尤为酸楚。
注释
- 北邙:指北邙山,位于今中国河南省,是古代名墓之地。
- 高冢如鱼鳞:高大的墓冢像鱼鳞一样密集,形容墓地众多。
- 中朝称贵人:在中原朝代时期,死者曾是显贵。
- 万金树丰碑:价值万金的丰碑,象征着荣耀与财富。
- 胡骑:指北方胡人骑兵,象征外敌入侵。
- 生者各奔窜:活着的人四处逃散。
- 白杨悲馁魂:白杨树下悲伤的灵魂,象征死者的哀怨。
- 峨峨缨冠子:指身居高位的子弟,缨冠是古代官员的标志。
- 覆杯松下根:覆杯祭奠,松树下的根象征着先人的灵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君华,号子芝,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其作品多描绘历史、抒发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寒食节,表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动乱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生离死别。
诗歌鉴赏
周紫芝的《寒食杂兴三首 其三》通过对北邙山的描绘,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体命运的无常。诗中的“高冢如鱼鳞”不仅描绘了墓地的壮观,更隐喻了历史上无数英杰的冤屈。对“万金树丰碑,千金琢麒麟”的描写,展现了曾经的荣耀与财富,而今却因战乱而化为乌有。这种对比深刻而令人痛心,突显了时局的动荡与人的无奈。
诗中“生者各奔窜,死者衔长冤”准确地捕捉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楚,生者逃散无依,死者则留有冤屈,令人不胜唏嘘。最后的“举酒西北向,野哭望白云”,则是诗人对故人的追忆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整首诗在抒情与叙事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充分体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邙何巍巍,高冢如鱼鳞:描写北邙山的高大与墓冢的密集,暗示历史的厚重。
- 慨彼墓中士,中朝称贵人:感慨那些曾经显贵的士人,如今安息于此。
- 万金树丰碑,千金琢麒麟:夸赞那些丰碑与雕刻的价值,象征其荣华。
- 自从胡骑入,乱离隔中原:叙述动乱的起因及其影响,生离死别。
- 生者各奔窜,死者衔长冤:描绘生者的逃散与死者的冤屈,情感悲痛。
- 子孙无奠享,白杨悲馁魂:表现后代对先人的祭奠缺失,灵魂的哀伤。
- 峨峨缨冠子,往往无丘坟:指那些高官子弟,往往无处安葬。
- 举酒西北向,野哭望白云:抒发对逝者的思念与对家国的忧虑。
- 我今上先陇,覆杯松下根:体现祭奠的仪式感,表达对先人的敬重。
- 时危不自保,念之殊酸辛:感慨时局的危难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冢如鱼鳞”,形象生动。
- 对仗:如“万金树丰碑,千金琢麒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白杨悲馁魂”,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逝者的追念与对国家动乱的深切忧虑,展现了生死离别的悲哀,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邙:象征历史的沉重与英雄的陨落。
- 白杨:象征孤独与哀伤,承载着灵魂的悲鸣。
- 酒:象征祭奠与怀念,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哪个山被称为“巍巍”?
- A. 南山
- B. 北邙
- C. 泰山
-
诗中提到的“万金树丰碑”象征什么?
- A. 财富与荣耀
- B. 贫穷与悲惨
- C. 自然与和谐
-
“生者各奔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虑
- B. 喜悦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周紫芝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逝者的怀念,但周紫芝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具社会批判意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