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八》

时间: 2025-01-26 23:38:07

危坐促弦弦转急,新愁旧恨难论。

秭归啼血到吴根。

有楼皆蜃市,无地著桃源。

劫外琴书须位置,要他相守心魂。

少留清气在乾坤。

珍珠休换字,金粉易成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其八
作者: 况周颐 〔清代〕

危坐促弦弦转急,新愁旧恨难论。
秭归啼血到吴根。
有楼皆蜃市,无地著桃源。
劫外琴书须位置,要他相守心魂。
少留清气在乾坤。
珍珠休换字,金粉易成尘。


白话文翻译:

在危坐之中,我急促地拨动琴弦,心中涌现的新愁旧恨难以言表。
从秭归的泪水已流至吴地。
高楼大厦如同蜃楼浮现,仙境桃源却无处可寻。
在这世间的纷扰中,琴书的安放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他能守护我的心与灵魂。
只愿在这广袤的天地中留下些许清气,
珍珠不必换取文字,金粉最终也将化为尘埃。


注释:

  • 危坐:坐在高处,心情紧张。
  • 促弦:急促地拨动琴弦。
  • 秭归:古地名,今属湖北,因抒发忧伤而啼哭。
  • 蜃市:指海市蜃楼,形容虚幻的景象。
  • 桃源:陶渊明笔下的理想境地。
  • 劫外:指世俗的纷扰与苦难。
  • 琴书:指琴与书,象征文化与艺术。
  • 清气:象征清新、高洁的气息。
  • 珍珠金粉:象征财富和名利,表明其易逝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况周颐(1815-1891),字仲翔,号如梅,晚号石庐,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与书法。其诗风清新洒脱,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八》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琴弦的描写引出内心的愁苦,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这首词中,诗人紧扣“新愁旧恨”的主题,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这种情感的复杂性通过“啼血”这一形象得以深化,使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诗中的意象,如“蜃市”与“桃源”,对比鲜明,前者代表虚幻与奢华,后者则是理想中的宁静与安逸。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不仅体现在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也在于对世俗纷扰的无奈接受。在“珍珠休换字,金粉易成尘”的结尾,诗人揭示了财富与名利的虚幻与易逝,传达出一种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态度。

整首词清新而富有哲理,诗人通过对自我情感的深刻剖析,展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深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危坐促弦弦转急:诗人危坐于琴前,急促地弹奏,暗示内心的不安。
  2. 新愁旧恨难论:新的忧愁与旧的仇恨交织,难以表述,内心复杂。
  3. 秭归啼血到吴根:悲伤的情感如泪水般流向吴地,表明失落与痛苦。
  4. 有楼皆蜃市,无地著桃源:外界的繁华如蜃楼般虚幻,而理想的桃源却无处存在。
  5. 劫外琴书须位置:在动荡的世界中,琴书的安放显得格外重要,象征文化的坚守。
  6. 要他相守心魂:渴望有一个人可以守护内心的灵魂与情感。
  7. 少留清气在乾坤:希望在这广阔天地中留下些清新气息,表达对人生态度的追求。
  8. 珍珠休换字,金粉易成尘:财富与名利的虚幻,提醒人们应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楼比作蜃市,巧妙地表达了对虚幻世界的讽刺。
  • 对仗:如“新愁旧恨”、“有楼皆蜃市,无地著桃源”,增强了词句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个意象的排比,强化了主题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探讨了财富与名利的虚无,强调了在动荡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独立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文化与艺术的寄托。
  • :象征外在繁华与虚幻。
  • 桃源:象征理想与宁静的生活。
  • 珍珠金粉:象征财富与名利的脆弱。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的冲突,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危坐促弦”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平静
    B. 焦虑
    C. 快乐

  2. “秭归啼血到吴根”中的“啼血”可以理解为: A. 哭泣
    B. 欢笑
    C. 失落

  3. 诗中提到的“蜃市”象征着: A. 真实的世界
    B. 虚幻的繁华
    C. 理想的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中宁静的生活。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

诗词对比

  • 况周颐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前者更倾向于内心的忧伤,后者则是对豪情的张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况周颐诗文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