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三 壬申八月十四晚十一时半接银荪电话》

时间: 2025-01-26 23:53:37

林际鸟眠正熟,萧斋古鼎无烟。

碧天云净月华鲜。

中秋欠一日,花赏盛开前。

宝匣丁宁作响,娇儿话到耳边。

嘱儿保重百千言。

重洋十万里,不见已三年。

意思解释

临江仙 其三 壬申八月十四晚十一时半接银荪电话

作者: 刘季高 〔当代〕


原文展示:

林际鸟眠正熟,萧斋古鼎无烟。
碧天云净月华鲜。
中秋欠一日,花赏盛开前。
宝匣丁宁作响,娇儿话到耳边。
嘱儿保重百千言。
重洋十万里,不见已三年。


白话文翻译:

在林间,鸟儿正安静地休息,萧瑟的书斋中古老的鼎没有烟雾升起。
碧蓝的天空,云彩洁净,月光明亮如鲜花。
中秋节还差一天,花朵正好在盛开之前。
宝盒发出轻轻的声音,孩子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叮嘱孩子要好好保重,言辞千言万语。
隔着重洋十万里,已经三年没有见面了。


注释:

  • 林际:树林间,指鸟儿栖息的地方。
  • 萧斋:指清静的书房或居所,表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情境。
  • 古鼎:古老的鼎,象征着传统和文化的沉淀。
  • 碧天云净:形容天色明朗,气象清新。
  • 宝匣:指装有珍贵物品的盒子,这里隐喻着珍贵的情感或信件。
  • 重洋十万里:形容距离遥远,这里强调了思念的深切。

典故解析:

  •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团圆节,常与家人团聚、赏月相关,诗中提到“中秋欠一日”,表达了对团聚的期待。
  • 重洋十万里:暗示与亲人分隔甚远,增添了对亲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季高,现代诗人,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独特,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壬申年八月,正值中秋节前夕,诗人通过接到亲人的电话,勾起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团圆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思念的夜晚。诗人以“林际鸟眠正熟”开篇,带入一种安静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人内心的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碧蓝的天空和明亮的月光,传达了中秋节即将来临的喜悦与期待。

然而,随着“中秋欠一日”的出现,诗中情感的基调开始转向,诗人对亲人、对团聚的渴望愈发显得迫切。特别是后面的“嘱儿保重百千言”,体现出对孩子的关爱与牵挂,生动地反映了母亲心中的不舍与期盼。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深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亲情的表达,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惆怅的情感氛围。最后的“重洋十万里,不见已三年”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无情,加深了对亲情的思索与珍惜。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生活、时间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际鸟眠正熟:形容夜晚的安宁,鸟儿在树林中安静地休息。
  2. 萧斋古鼎无烟:古老的书斋中没有烟雾,暗示着宁静与清幽。
  3. 碧天云净月华鲜:描绘出一个清澈明亮的夜空,月光灿烂。
  4. 中秋欠一日,花赏盛开前:表达对中秋节的期待,花朵即将盛开象征团圆。
  5. 宝匣丁宁作响:宝匣的声音暗示着与亲人之间的联系。
  6. 娇儿话到耳边:听到孩子的声音,增加了亲情的温暖。
  7. 嘱儿保重百千言:对孩子的关心与叮嘱,表达深厚的母爱。
  8. 重洋十万里,不见已三年:强调距离的遥远和相聚的渴望,触动人的心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碧天云净月华鲜”,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鸟”、“月”、“花”,这些自然意象与情感紧密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比喻:如“重洋十万里”形象地表现出距离的遥远,强调思念的深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思念与团圆,表现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相聚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与家庭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宁静,同时也代表着思念。
  • :象征团圆与思念,寄托着对亲人的祝福。
  • :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希望,寓意着即将到来的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春节
  2. 诗中“重洋十万里”表示什么?

    • A. 亲人很近
    • B. 亲人很远
    • C. 亲人已去世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与娇儿沟通?

    • A. 信件
    • B. 电话
    • C. 书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多地聚焦于个人的孤独感;而刘季高的《临江仙》则是通过亲情的细腻表达,展现了温暖与期待。二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刘季高的诗歌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相关古典诗词解析书籍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