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

时间: 2025-01-11 07:50:28

寒暄皆有景,孤绝画难形。

地拱千寻嶮,天垂四面青。

昼灯笼雁塔,夜磬彻渔汀。

最爱僧房好,波光满户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暄皆有景,孤绝画难形。
地拱千寻嶮,天垂四面青。
昼灯笼雁塔,夜磬彻渔汀。
最爱僧房好,波光满户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甘露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环境。与人寒暄时,眼前美景如画,但这种孤绝的美却难以用画来形容。大地高耸险峻,天空在四面低垂,显得格外青翠。白天,灯光照耀着雁塔,夜晚,寺中钟声回荡在渔舟的岸边。我最喜爱的是僧人的房间,窗外波光粼粼,映满了庭院。

注释:

  • 寒暄:问候、交谈。
  • 孤绝:孤独而绝然,形容环境的清幽。
  • 地拱千寻嶮:地势高耸险峻。
  • 天垂四面青:四面环绕的天空显得清新明亮。
  • 灯笼:白天的灯光。
  • 雁塔:指雁塔,唐代著名的塔。
  • 夜磬:夜晚的钟声。
  • 渔汀:渔舟停泊的地方。
  • 波光满户庭:水波的光影洒满了庭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鲂,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以诗风清新脱俗、自然闲适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甘露寺》是作者在甘露寺游览时的所感所悟,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寺庙环境的赞美,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甘露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热爱。诗的开头“寒暄皆有景”便引出了作者与自然互动的情景,体现了人们在与自然亲密接触时所感受到的美好。接下来的“孤绝画难形”则表现出这种美的独特与超然,不易用画作来具象化,显示出诗人对景物的深入思考。

“地拱千寻嶮,天垂四面青”两句通过对比描写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地势的险峻和天空的广阔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这里的“千寻嶮”不仅传达出地势的险峻,也暗示了人生道路的坎坷,而“天垂四面青”则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清新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寺庙内的宁静与和谐,“昼灯笼雁塔,夜磬彻渔汀”,将白天和夜晚的景象交替呈现,表现了寺庙的安宁与静谧。特别是“最爱僧房好,波光满户庭”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僧房的偏爱,又通过“波光”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恬淡,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它不仅是对甘露寺的赞美,更是对一种隐逸生活理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暄皆有景:在与人寒暄时,四周的美景尽收眼底。
  2. 孤绝画难形:这种孤独而绝然的美,难以用画来描绘。
  3. 地拱千寻嶮:地势高耸、险峻,形成了独特的地貌。
  4. 天垂四面青:四周的天空显得清新、广阔。
  5. 昼灯笼雁塔:白天,灯光照耀着雁塔,增加了其神秘的色彩。
  6. 夜磬彻渔汀:夜晚的钟声在渔舟的岸边回荡,传递着宁静。
  7. 最爱僧房好:诗人最喜爱的就是僧人的居处。
  8. 波光满户庭:水波的光影洒满了庭院,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绝画难形”,以画来比拟自然的美,强调了其独特性。
  • 对仗:如“昼灯笼雁塔,夜磬彻渔汀”,形成了整齐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甘露寺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孤绝:孤独的美,象征一种超脱的境界。
  • 地拱千寻:险峻的地势,象征人生的曲折与挑战。
  • 波光:水面上的光影,象征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雁塔”指的是? A. 一种鸟类
    B. 唐代著名的塔
    C. 一种乐器

  2. “波光满户庭”中的“波光”主要指什么? A. 风的声音
    B. 水波的光影
    C. 太阳的光

  3. 诗歌传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追求自然与宁静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张继《枫桥夜泊》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山水的美丽与宁静,但《甘露寺》更加注重寺庙的生活气息,而《鹿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深远与幽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孙鲂相关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