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府》

时间: 2025-01-24 01:10:34

十七门楼压翠鬟,西南一线走严关。

波涛交汇三江水,井邑高凌万仞山。

吴楚帆墙来日暮,巴渝歌舞艳人间。

时平不用夸形胜,戍鼓无声白昼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七门楼压翠鬟,西南一线走严关。
波涛交汇三江水,井邑高凌万仞山。
吴楚帆墙来日暮,巴渝歌舞艳人间。
时平不用夸形胜,戍鼓无声白昼间。

白话文翻译:

在十七座门楼的压迫下,翠色的山丘显得格外秀丽;
西南一线的道路蜿蜒通向险峻的关隘。
波涛汹涌的三江水汇聚而成,
城镇高耸入云,直逼万仞的高山。
吴楚的船只在黄昏时分归来,
巴渝的歌舞绚丽多彩,令人陶醉。
在安定的时代不用夸耀风景,
白昼里戍楼的鼓声已然无声。

注释:

  • 十七门楼:指重庆城的城门,象征着城市的壮丽。
  • 翠鬟:形容绿意盎然的山丘。
  • 严关:指山间的险要关隘。
  • 波涛:指三江交汇处水流的汹涌。
  • 井邑:指城镇,特别是指重庆的市区。
  • 万仞山:形容山势的高耸。
  • 吴楚:指古代的吴国和楚国,代表南方的文化。
  • 巴渝:指巴蜀地区,重庆的别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琮,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优美的诗词著称,常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重庆发展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表达了对重庆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安定生活的珍惜。

诗歌鉴赏:

《重庆府》是一首描绘重庆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重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开篇的“十七门楼压翠鬟”,即以城门为引入,生动地描绘出重庆的山水与城市相融合的景象。接着,诗人将“西南一线走严关”的险峻关隘与“波涛交汇三江水”的壮阔水势相结合,展现了重庆作为山水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描写吴楚帆墙与巴渝歌舞时,诗人用“日暮”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似乎在告诉我们,在这繁华的背后,生活的美好与人们的欢歌笑语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句“时平不用夸形胜,戍鼓无声白昼间”,则是对安定生活的珍视与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和平年代的向往与对繁荣生活的自信。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又有文化活动的活泼,展现了重庆这个城市的多元化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七门楼压翠鬟”:描绘了重庆的城门与周围的山川,给人以视觉冲击。
  2. “西南一线走严关”:强调了重庆的地理位置,险要而美丽。
  3. “波涛交汇三江水”:描绘了三江之水的壮观,增强了诗的气势。
  4. “井邑高凌万仞山”:突出了城镇的高耸与大山的雄伟,形成鲜明对比。
  5. “吴楚帆墙来日暮”:表现了黄昏的宁静与繁忙的船只交汇。
  6. “巴渝歌舞艳人间”:展示了重庆的人文风情,歌舞的美丽。
  7. “时平不用夸形胜”:反映了对和平时期的珍惜,无需过多渲染风景。
  8. “戍鼓无声白昼间”:强调了安宁的气氛,戍楼的鼓声已成往事。

修辞手法:本诗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十七门楼”与“翠鬟”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重庆自然风光的赞美与人文气息的欣赏,同时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珍视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门楼:象征着城市的怀抱与历史。
  • 三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活力。
  • 歌舞:象征着人们的欢乐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七门楼”象征什么? A. 城市的繁荣
    B. 自然景观
    C. 文化活动
    D. 历史遗迹

  2. “戍鼓无声白昼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渴望
    B. 对和平的珍惜
    C. 对繁华的向往
    D.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 《山中送别》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重庆府》均描绘山水风光,但前者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而后者则更注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重庆历史文化概览》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