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时间: 2025-01-26 05:21:12

一溪秋水一横桥,近路人家却作遥。

柳遶溪桥荷遶屋,何须更著酒旗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峨桥化城寺二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一溪秋水一横桥,
近路人家却作遥。
柳遶溪桥荷遶屋,
何须更著酒旗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象:一条溪水流过,横跨着一座桥,附近的人家看上去却显得遥远。柳树环绕着溪桥,荷花围绕着房屋,根本不需要再挂上酒旗来招揽客人。


注释:

  • 一溪:一条溪水。
  • 秋水:秋天的水,通常清澈明亮。
  • 横桥:横跨在溪水上的桥。
  • 近路人家:指附近的人家。
  • 却作遥:却显得遥远,意指看似近却远。
  • 柳遶溪桥:柳树环绕着溪边的桥。
  • 荷遶屋:荷花围绕着房屋。
  • 何须:何必,表示不需要的意思。
  • 酒旗招:酒旗是招揽客人的标志。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它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闲适生活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融合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宋代盛世,诗人身处宁静的环境,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的恬淡,因而写下了这两首诗,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宿峨桥化城寺二首》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秋日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一溪秋水一横桥”直接描摹了自然景观,溪水与桥的组合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近路人家却作遥”则引入了人文元素,诗人观察到虽然人家就在附近,却似乎与自然界的和谐有些隔阂,隐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感。

随后,诗人描绘了“柳遶溪桥荷遶屋”,用“绕”字体现出柳树及荷花的生机与活力,呈现出自然的繁茂之美。最后一句“何须更著酒旗招”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认为自然之美和人际交往的真诚不需要外在的喧嚣来招引,生活的宁静与自足才是最令人向往的。

整首诗以简洁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溪秋水一横桥”:描绘了一条清澈的秋水和一座横跨其上的桥,展现出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2. “近路人家却作遥”:虽然人家就在近旁,但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却显得有些遥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隔阂。
  3. “柳遶溪桥荷遶屋”:柳树和荷花环绕着桥和房屋,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
  4. “何须更著酒旗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淡泊态度,认为不需要借助酒旗来招揽客人,自然之美已经足够吸引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融为一体,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 对仗:如“柳遶溪桥荷遶屋”,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清水、桥、柳、荷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生机。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流动,代表着生命的源泉。
  • 横桥: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象征着沟通与和谐。
  • 柳树:象征柔美与生命力,常与思念、离别相连。
  • 荷花:代表纯洁与高雅,常在诗词中象征着清白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杨万里
    • D. 白居易
  2.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 A. 溪水
    • B. 桥
    • C. 柳树
    • D. 以上全部
  3. 诗中“何须更著酒旗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渴望名利
    • B. 追求喧嚣
    • C. 淡泊名利
    • D. 贪图享乐

答案

  1. C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宿峨桥化城寺》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杨万里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现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精选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提供背景与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详细解析古典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