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极目斜阳树,
乘风落月梁。
更和山与水,
并作一秋光。
白话文翻译
放眼望去,夕阳斜照在树梢上,
乘着微风,月亮轻轻落在横梁上。
更有那山与水,
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的美丽画面。
注释
字词注释:
- 极目:放眼远望。
- 斜阳:夕阳,太阳低悬,斜射光线。
- 乘风:借助风的力量。
- 落月:月亮降落,形容月光洒落。
- 更和:更加融洽、和谐。
- 山与水:山和水的景致。
- 秋光:秋天的光景,指清新明朗的秋日。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夕阳”、“月”、“山”、“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江西婺源人,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以诗风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连辉观》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夕阳下的树影、清风中的月光,以及山水的和谐美。首句“极目斜阳树”,画面感极强,夕阳的余晖洒在树上,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接下来的“乘风落月梁”,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氛围,月光的洒落似乎带有一丝梦幻的色彩。最后两句“更和山与水,并作一秋光”,将自然的各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一种闲适的情感,仿佛在告诉读者,真正的美在于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这份宁静的美好。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的高超诗艺,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极目斜阳树:远望夕阳映照下的树,描绘出一种温暖的傍晚景象。
- 乘风落月梁:借助风的轻拂,月光洒落在横梁上,营造出一种轻柔的美感。
- 更和山与水:山和水的景致更加融洽和谐,展现出自然的完美结合。
- 并作一秋光:所有的景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优美的画面,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山与水”与“秋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月光的“落”字使人感受到月亮的柔和与亲切。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着夕阳西下,蕴含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悟。
- 落月:代表着宁静与柔和的夜晚,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平和。
- 山与水: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
- 秋光:象征着丰收与成熟,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极目”意为: A. 远望
B. 近看
C. 观察 -
诗中提到的“落月”指的是: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
诗的主要意象包括: A. 斜阳、落月、山与水
B. 霜雪、花卉、风雨
C. 雷电、海洋、沙漠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连辉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的思索,而杨万里的诗则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和谐美,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杨万里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创作风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