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晓步二首》

时间: 2025-01-11 23:02:25

古城秋後不胜荒,人迹新行一迳长。

竹影巳摇将午日,草根犹有夜来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城秋後不胜荒,人迹新行一迳长。
竹影巳摇将午日,草根犹有夜来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后的古城景象,荒凉而寂静。人们的足迹刚刚走过一条小径,竹影在午日的阳光下摇曳,而草根上依然残留着昨夜的霜痕。

注释

  • 古城:指历史悠久的城池,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秋后:秋季过后,通常给人一种萧瑟、凋零的感觉。
  • 不胜荒:形容荒凉得令人难以忍受。
  • 人迹新行:指刚刚有人走过的足迹,显示出这片荒凉之地并非完全无人问津。
  • 一迳长:形容小路延绵绵延,给人一种孤寂的感受。
  • 竹影:竹子的影子,描绘出自然的静谧与美丽。
  • 犹有夜来霜:草根上依然留有昨夜的霜,增添了秋天的寒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蕴含哲理,尤其擅长写田园诗。

创作背景

《城头晓步二首》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在游历古城时,目睹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美丽,因而发出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城秋后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情感。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天的画面:古老的城墙、荒凉的小径、摇曳的竹影以及沾有霜露的草根,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全诗的前两句“古城秋後不胜荒,人迹新行一迳长”直接点出主题,古城的荒凉与人迹的稀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后两句“竹影巳摇将午日,草根犹有夜来霜”则通过对光影和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细节。特别是“草根犹有夜来霜”,不仅传达出秋天的寒意,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短暂,读者仿佛能听到竹影摇曳的声音,感受到秋日凉风袭来的冷意。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情怀,也引发对历史与生命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城秋後不胜荒:描绘古城在秋季后显得荒凉,令人感到凄清。
  • 人迹新行一迳长:刚有人走过的小路,暗示人们的活动给荒凉的环境带来了一丝生气。
  • 竹影巳摇将午日:竹影在阳光下摇曳,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 草根犹有夜来霜:草根上残留的霜迹,体现出秋日的寒冷与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人迹新行”和“草根犹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竹影、草根等意象传达出秋天的孤寂与生命的脆弱。
  • 比喻:用“竹影”与“草根”的描写,隐喻了生命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命短暂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无情的哀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城:象征历史的积淀与沧桑。
  • 竹影:象征生命的柔韧与静谧。
  • 草根: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坚持。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城”指的是什么?

    • A. 新建的城市
    • B. 历史悠久的城池
    • C. 现代的建筑
  2. “草根犹有夜来霜”中“夜来霜”指的是什么?

    • A. 昨夜的霜冻
    • B. 白天的阳光
    • C. 秋天的雨水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与思考
    • C. 兴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春望》与《城头晓步二首》均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历史的沧桑,但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沉重感,而杨万里的诗则显得更加宁静和内省。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词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