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周子中司户乘成台三首
只须独立领秋光,
何用安排石鼓双。
平揖青原未为差,
更於竹外见长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只要我独自站立,享受秋天的光辉,何必去安排那石鼓的双边景致呢?即使在青原山上平淡地相遇,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更能在竹林之外看到长江的壮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独立:独自站立,不依赖他人。
- 领:领略,感受。
- 秋光:秋天的阳光与景色。
- 安排:安排、布置。
- 石鼓双:指的是石鼓的双边,通常用于形容风景。
- 平揖:以平常的方式致意,表示谦卑。
- 青原:指青原山,象征自然的宁静。
- 竹外:在竹林之外。
- 长江:长江,中国的母亲河,象征壮丽与宽广。
典故解析:
- 石鼓:石鼓是古代的一种文化符号,常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相联系,象征着文人的修养和品位。
- 长江:长江在中国文学中经常被用作壮阔的意象,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邃的哲理见长。他的诗作往往融入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以独立的姿态领略秋光,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诗人通过“独立”和“秋光”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对世俗繁华的淡然。在面对壮丽的景色时,诗人选择以独立的姿态去欣赏,而非通过人为的安排去修饰和渲染,这种选择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提到的“竹外见长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竹子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长江则代表着博大与无垠,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须独立领秋光:诗人强调独立与自在,享受秋季的光辉,暗示一种洒脱与自由的精神。
- 何用安排石鼓双:反问句式,表达对人为安排和雕饰的轻视,强调自然之美的真实与自然。
- 平揖青原未为差:在青原山上以平常的方式致意,说明即使是平淡的相遇也是值得珍惜的。
- 更於竹外见长江:在竹林之外看到长江,展现了诗人的视野开阔,象征着内心的广阔与包容。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漠,强调独立、自足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成熟、宁静和反思。
- 石鼓:象征文人雅士的情操和对传统的尊重。
- 青原:象征清新、自然与宁静。
- 长江: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历史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秋光”主要指什么?
A. 夏天的阳光
B. 秋天的阳光
C. 冬天的阳光
D. 春天的阳光 -
诗中“竹外见长江”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诗人对自然的无知
B. 诗人的视野开阔与心胸宽广
C. 诗人对城市的向往
D. 诗人对历史的无奈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勃
- 《早秋》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勃的《登高》: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感慨。
- 杜甫的《早秋》:在秋天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忧患的关注,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